說並不屬於荊州軍。
在荊州軍中的十萬人中,還有一萬餘屯田兵,兩萬多駐守各郡的縣兵,也就是地方部隊。剩餘的六萬餘人都是不事生產的精銳將士,按說以荊州的富庶養活這六萬人馬並不是件難事。
然而荊州軍為何會有如此高的戰力?說白了還不是劉琮用錢堆出來的。徐庶曾專門算過,造一架霹靂車,所用物料及人工加起來,值四五十萬錢。還有從關中購買的優良戰馬,昂貴的鎧甲,至於刀槍劍戟,因數量龐大,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不管這些災民行不行?任其自生自滅,自找活路去?”劉琮對徐庶說道:“咱們可以一邊募兵,一邊退役嘛。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些年有些老卒的確年紀大了,又或者受過傷,肯定也還有人萌生退意,咱們何妨成全了他們?”
其實徐庶並不反對將災民安置好,他所擔心的是如此一來,軍隊的數量過於龐大,對於荊州來說將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在原本的戰略中,至少今明兩年是要休養生息,積蓄實力的。
不過現在聽劉琮這麼說,他倒是有些意動。雖然不清楚何為退役,但想來就是讓那些年老體衰,又或者本身不想留在軍中計程車卒離開軍隊。這樣的話就能騰出不少空額,即便在短期內可能會造成荊州軍戰力下降的後果,不過相對而言,這也不失為一個解決災民安置的好辦法。
今日召集在座的,還有主管農事的杜襲,他聽了劉琮所說的話之後,點頭道:“退出軍伍之將士,最好還是用於屯田,這樣他們的生計能夠得以保障,想來也不會對此有所怨言。不過將軍募兵之時,也要考慮當地民壯的數量,否則都入了軍中,耽誤來年農耕便不好了。”
劉琮頷首道:“這個倒是的確要加以注意。此事就由元直主持,軍中各部宣政郎負責具體事務。”
募兵之事定下來之後,劉琮還得給退役的將士們找飯吃。雖然實際上荊州糧食還沒有窘迫至此,但遇到困難,總不能大夥兒袖手旁觀,盡看著我一個人忙乎吧?
主公有難處,各位不得意思意思,難道非要主公張口借貸不成?
在這方面還沒人能和賈詡相比,他最先捐出了三個月的俸祿以及一批雖然不多但意義重大的糧食。緊跟著王粲等人也反應過來,於是一場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很低調的捐獻運動在荊州各地展開了。
甚至還有退役計程車卒將“安置費”全數上交給宣政郎,用他的話說:“俺們雖然以後不在軍中,可大將軍始終是咱的大將軍!”當然宣政郎們是斷然不肯收的,不過這樣的“典型人物”透過禰衡的一支生花妙筆,活靈活現的出現在軍報之上後,造成的影響和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常大的。
藏富於民在這個亂世,是統治者最大的悲哀。劉琮很清楚,他必須集中所有的資源,人力和物力,才能夠在這個亂世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此他殫精竭慮,又怎麼會在乎區區虛名?
自從劉琮接掌荊州以來,對於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所用的手段大都是溫和的,即便收部曲私兵,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他想透過利益捆綁的方式,將荊州世家大族和自己擰成一股繩。事實上透過征伐江東,這個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但這並不表明,劉琮從此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徹底放心。
劉琮並不是擔心會出現司馬懿那樣的人物,而是為了集權的需要。他不想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束手束腳,但是集權必然會遭到世家大族天然的反感和本能的反對。
所以,控制他們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他們的影響,才是劉琮一直考慮的。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如賈詡那般善於明哲保身。劉琮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有一天,曾經的功臣成為敵人。
第289章 寶劍出鞘鋒芒露
隨著一系列救災措施的逐步落實,到了八月中旬,因水災而流離失所的災民們,已基本上返回家園。精壯有的應募投軍,不但自己能吃上飽飯,家中也能因此而受益。而退役的將士們則在杜襲的安排下,組成數個屯田營,開赴各地準備開荒屯田。在明年秋收之前,他們的生計自然也是由屯田營所負責的。
如此大的水災並沒有造成流民嘯聚,固然有救災措施得當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劉琮透過平江東、滅張津已經在荊州百姓心目中,豎立起了極高的聲望。不誇張的說,許多百姓在水災之前對劉琮敬畏有加,但水災之後,則奉若神明。
畢竟這年頭誰給飯吃,誰就是頭頂上的那片天。當然做為普通百姓,他們才不管這些吃到嘴裡的飯是劉琮從哪兒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