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又將此事提出來。
對此劉琮並沒有感到不快。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只做個錄事書記對他來說實在是大材小用,但劉琮之所以遲遲沒有將諸葛亮提升高位,也是出於擔心拔苗助長的顧慮。
“以諸位所見,能否抽調一部,前往益州幫助平叛?”劉琮沒打算搞一言堂,多聽聽大夥的意見,總是好的。
賈詡率先出言反對:“事有輕重緩急,既然將軍已決定攻略江東,此時誠不宜節外生枝。”
“是啊,南陽軍東進,其餘各部亦要調動參與江東之役,援助益州之事,為分兵之舉,不妥。”徐庶也說道。他雖然與諸葛亮私交甚篤,但在這等事關大局的重要事情上,絕不會毫無原則。
一直不怎麼說話的趙雲也道:“蜀道艱難,兵少不足成事,多則糧草難運,萬一後路被斷,陷入蜀中,進退失據恐難歸還。”
見眾人都表示反對,諸葛亮卻還是堅持道:“可遣一偏師入蜀,有益州牧所部接應,糧草當不足為慮。事成則有同宗相助之誼,不成亦可迴轉荊州。”
其實他這話還沒說透,但在座諸位,也大多猜到了幾分。
劉琮這才意識到,諸葛亮此時提出這件事的用意。他是想要獨當一面啊……
見劉琮蹙眉深思,賈詡轉而對諸葛亮問道:“以孔明所見,當由何人領軍為宜?所部人馬,又當有多少合適?”
諸葛亮立即回答道:“無論趙、魏,抑或建忠將軍皆可,亮不才,願為之出謀劃策。”
此言一出,徐庶等人頗為驚訝,而劉琮與賈詡對視一眼,都在思忖此事的可行性。
“未知將軍意下如何?”諸葛亮認真地對劉琮問道。自投入劉琮麾下之後,諸葛亮便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定位。軍師之位是不用想的,除非賈詡哪天生病亡故,或者還有機會,而典軍將軍的職位,諸葛亮雖也有意,現在卻是好友徐庶所領。至於其他,諸葛亮便看不上眼了,他自認有經天緯地之才,想要做的是管仲、樂毅那樣的大事業。
就目前的戰略而言,諸葛亮很難從攻略江東中找到適合發揮自己才華的地方,大丈夫不能獨擋一面,建功立業,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而前去益州相助劉璋平叛,則可以實現自己施展才華的夙願,在諸葛亮看來,平叛只是由頭而已,既然早晚都要解決益州,何不提前佈局,以策應將來?
第147章 欲擇何人輔為將
諸葛亮的心思,劉琮和賈詡都猜出幾分。然而此事是否可行,卻要好好琢磨一番。
不可否認,這個提議還是很具有誘惑力的。眾所周知,自荊州入蜀,關山阻隔,道路難行,雖有大江相連,逆流而上卻很是艱難。若是能有一支偏師入蜀,對於將來策應大軍攻取益州,其意義怎麼估量都不為過。然而這個將來,又是多久?
攻取江東絕非一朝一夕可得,劉琮估計至少要用兩到三年時間,這麼長的時間深入益州的偏師,能堅持下來嗎?更何況偏師孤懸在外,又要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對於統帥和軍師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
“軍師以為如何?”劉琮並沒有急於回答諸葛亮的請求,而是對賈詡問道。
賈詡自剛才諸葛亮提出建議之後,便一直蹙眉思忖,此時聞聽劉琮相詢,便抬頭說道:“或可一試。”
在與諸葛亮的接觸中,賈詡也逐漸認識到,這個年輕人頗有才華,必不甘居於人下,早晚是要一飛沖天的。與其壓抑其才,不若給他個施展才華的機會。眼下雖然以江東為主,但不妨遣偏師入蜀,且看諸葛亮能在益州開拓出怎樣的局面。
他這麼一說,劉琮也意識到,這未嘗不是個機會,正如諸葛亮所言,不成亦可迴轉荊州嘛。關鍵若是能在益州堅持下去,等於插了把尖刀,只需時機一到,用力一插……
“此事孔明還需詳細籌劃,拿出個方略來,然後再議。”雖然已經有了決定,但劉琮並沒有直接表示同意。畢竟事關重大,劉琮不想打無準備之仗。
諸葛亮見狀,立即點頭應諾。他此時心中頗有些激動,不過面上還是保持了一貫的從容。
至此議題便又回到瞭如何攻取江東之上。賈詡所言只是初步構想,這其中牽扯的因素很多,必須詳加考慮。比如水軍東進,就要考慮在何處可能遭遇敵軍,在何處可立水營屯守。而陸上黃忠所部,皆為輕騎,只有少量炮車營,這樣的前鋒如何攻城?哪些城是必須要攻克,哪些是可以先放置一旁無須理會的?
非只如此,劉琮集結大軍親征,都需要哪些將領部眾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