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正如劉琮自己所言,農事他不懂,也不想腦袋一拍就胡亂決策。屯田方面的事情,他主要交給了杜襲杜子緒負責。

杜襲和司馬芝年紀相仿,面容清瘦,無論是樣貌還是性格,都比較老成。他算是來荊州避難比較早的名士,和同鄉趙儼、繁欽相交莫逆。

如今天下紛亂,各路豪傑為了擴大實力,壯大力量,競相招攬天下英才。而這些賢達學士,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實現安邦定國的夙願,也以謹慎的態度來抉擇自己滿意的投靠物件。

本來杜襲來到荊州以後,透過自己的觀察認定劉表並非可以投靠的明主,準備舉家遷往長沙,就在將要動身之前,卻在宴會上見到了劉琮。

“迎天子以令諸侯,據九鼎,案圖籍,然後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天下亂勢可定!”這鏗鏘有力的話語,目標明晰的策略,如同驚雷般喚醒了杜襲,從宴席歸來之後,他和好友繁欽有過一番深談。最終決定繼續留在襄陽,以便繼續觀察劉琮的表現,是否如同他所說的那樣。

後來劉琮外出遊歷,杜襲得知訊息之後劉琮已經離開襄陽,讓他頗為懊悔。等到劉琮破山賊,滅水匪率領部曲回到襄陽,他便投了名刺拜訪。經過幾次坦誠的深談,杜襲認定劉琮是值得追隨的明主,於是當劉琮自請出鎮南陽,就任太守之後,他和繁欽一起隨之到了南陽,先是擔任太守府的記室,現在則成為專門負責屯田事宜的典農校尉。

而在追隨劉琮這件事情上,杜襲和好友趙儼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自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釋出“唯才是舉令”,並實施屯田制以後,趙儼就對杜襲說:“曹鎮東應時順世,必能匡濟華夏,我知道我的去處了。”試圖勸說杜襲和繁欽一起舉家北還。

當時杜襲反過來勸說趙儼:“劉公子志向宏遠,又頗能省時度勢,其政略若得以施展,未嘗不能建霸王之業。請伯然兄與我等一起效力於公子麾下,以實現往日夙願、”

兩位好友各執己見,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趙儼舉家北返,杜襲赴南陽上任。不過雖然陣營不同,卻並不妨礙兩人的友情得以延續。那篇《宛城戰記》就是杜襲抄錄了一份派人送給趙儼,後來為曹操所得。

透過此事,劉琮也意識到,自己的名望還是不夠高,根基淺薄,以至於人才不能全部為自己所用。荊州藏龍臥虎,別的人也還罷了,臥龍鳳雛和徐庶,那是萬萬不能被旁人截胡的。

不過現在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都名聲不顯,而且年紀尚小,劉琮還不打算過早的干預他們的發展。但是徐庶則不同,自從上次外出歸來與之相見後,劉琮曾邀請過徐庶相助,但那是徐庶之母正在病中,此事便擱置下來。後來徐母病情好些,卻又趕上宛城之戰爆發,徐庶便一直拖到今年才來到南陽。

其實他到南陽還有些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和住在隆中的好友諸葛亮能更經常見面。不過到了南陽之後,才發現劉琮給自己安排了許多事情,比起在襄陽時的悠遊度日,如今可謂忙的腳不沾地,哪兒有時間去見諸葛亮?

自三月初到宛城,劉琮便請徐庶幫助王粲篩選曹軍降卒,同時給了典軍書記的名號。待到四月中旬此事忙完,劉琮便下令各軍重編,徐庶這個典軍書記自然要參與其中,待五月初新軍初成,劉琮便提出要辦士兵補習所,教育普通士卒識字。

這個大膽而超前的想法讓徐庶很是不解。在他看來普通士卒只要訓練其戰陣廝殺即可,難道識字多,還能多殺人不成?

不僅是徐庶不理解,張繡、甘寧等將領也不明白劉琮此意目的何在。

只有長期跟隨劉琮的王粲和魏延,對此稍有些理解,雖然還很不透徹,卻也多少明白一些劉琮的目的。

在這個時代,普遍的認知是士卒乃是消耗品,死了之後再行招募或者徵發就是,普通士卒除非作戰勇猛,否則很難得到升遷。即便是升遷,不當到校尉或是偏將之類,在軍中也沒有什麼前途。

如今又是戰亂頻繁的亂世,別說校尉偏將了,便是朝廷冊封的有名有號的將軍,這些年死的還少嗎?

費時費力的教會那些士卒識字,戰死了豈不是白白費力?

對於眾人的疑惑,劉琮並沒有給出太多解釋。有些話,站在他的角度還真不好宣之於口。

劉琮深知,任何改革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根基,並且遭受其抗拒和反撲,如果自己的實力不足的話,甚至會被他們連骨頭帶皮吞得一乾二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商鞅、吳起的下場,還需要別人來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