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又是將後面的騎兵絆倒。
短短半個時辰,戰爭卻已經進入了白熱化,此時已經完全是以命搏命的階段,體力,訓練,技巧,武器反倒成了次要,如今拼的就是誰意志更加強悍!用一千百多年前,趙國名將趙奢的比喻來說,就是兩隻老鼠在地道打架,誰狠就能咬死對方存活下來。
兇殘的廝殺中,一股股的滾滾熱血染紅了龍口川乾渴的戈壁灘!
…………
就在北方煙雲密佈的時候,南方,一支同樣雄壯而且蠻荒的軍隊在不斷向北挺進著。
七世紀處於暖期,華夏大地創立了前所未有興盛的王朝時候,雪域高原上也迎來了無比的繁盛期,而且與閩國盟約的這段時間,李捷從大唐帶出來,而且與印度文化雜糅了的先進科技技術,政治文化亦是給吐蕃帶來了火箭助推器一般的發展。
不少吐蕃貴族子弟都曾在京師服役過,如今吐蕃軍的騎兵身上披著的重鎧,還有腰中挎著的蕃刀也是從天竺地學到的技術,甚至不少都是京師的手工業作坊出產的。
裝備精良的吐蕃大軍排列成一條粗壯的縱隊,極速的向北推進著,騎兵作為先遣,不斷巡視在隊伍左右,整齊的甲步扛著長矛行走亦是氣勢洶洶,親自領兵在隊伍中央已經經歷了幾次挫折的吐蕃贊普芒松芒贊覆蓋在精鋼頭盔之下的那一雙眼睛猶如鷹隼一樣銳利,陰冷的眺望向北方。
說實話,這一次吐蕃並不是太想與閩唐背盟,奈何李捷驅趕亞歐大草原的遊牧民族入西域,實在是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核心利益。
吐蕃人的祖先是羌人,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高聳而又幹冷的青藏高原上生活,低矮潮溼炎熱而且隔著喜馬拉雅山的天竺對吐蕃來說,其實興趣不大,吐蕃崛起的那一天開始,其戰略目標一直放在青海的吐谷渾,還有西域。
歷史上的吐蕃帝國就是在於大唐連年的戰爭中逐步奪取了吐谷渾,然後趁著武周朝還有安史之亂的機會先後攻下了安西四鎮,大唐的隴右,徹底做大。
可如今閩唐支援著來自歐洲,中亞與北亞的各族進入西域,造成的後果可不僅僅是吐蕃覬覦已久的領土付之東流,而且吐蕃人反過來還要防禦這些比自己更野蠻的民族進攻高原。
這種情況下,吐蕃上層終於分裂,南派支援著贊蒙赤瑪倫,主張坐看,北派甚至包含了當年積極主張與大閩合作的祿東贊舊部,悍然帶著部眾直取青海,在那裡與大唐宰相李敬玄在青海湖會盟,共同對付西域的閩唐。
跨坐在健壯的蕃馬之上,批誇著標準的吐蕃武士盔甲,手挽著外包毛皮,內卷藤條的盾牌,芒松芒讚的內心簡直如同一團野火在熊熊燃燒著。
大唐皇帝已經答應割吐谷渾給吐蕃,並且廢安西四鎮,如果打贏了這一戰,他將給帶來超過一倍的領土擴張,他芒松芒贊也當成為繼先王松贊干布以來最偉大的吐蕃贊普,每想到這些,芒松芒贊就是熱血沸騰。
只要在那幾十萬散沙一樣的胡虜蠻夷與大唐主力廝殺的不可開交時候,用精悍的吐蕃騎兵捅進他們的側翼,一切就都可以達到了!
可就在芒松芒贊心情激動,冷不防前軍的吐蕃騎兵忽然急促的返了回來,分開四戍衛護衛隊,焦慮的狂奔至芒松芒讚的軍馬之前,焦慮的翻身下馬稟報著。
“贊普,前方發現閩唐軍阻攔道路!”
李捷畢竟在吐蕃太有影響力了,聽到閩唐軍的訊息,十多個東岱將軍都是身體一震,畏懼的停下了腳步。
芒松芒贊在李捷手裡吃過的虧也太多了,聽著麾下彙報,他也是激靈了下,慌忙的向前探著身體問道:“有多少人馬?何人領隊?”
“回贊普,步兵兩千,馬軍五百,一個姓宋的中郎將領軍!”
冷不丁聽到這個姓氏,芒松芒讚的眼皮都禁不住劇烈的跳動一下,遲疑了片刻,芒松芒贊還是忍不住猛地向前舉起了手,命令道:“全軍停住,待本贊普向前探望片刻,再做決斷!”
五千多貴族子弟組成的四戍衛騎兵狂奔而起,片刻就到了前軍,還真是如同偵查騎兵所彙報的那樣,區區兩千五百兵馬,一個名不見經不傳的籍籍無名之輩帶領,阻攔在了通往西州的交通要道之上。
不過實在是太奇怪了,李捷如果要阻攔吐蕃干預戰事,這點兵馬還不夠七萬吐蕃精銳塞牙縫的,可如果不是阻攔吐蕃,排他們來送死幹嘛?
中埋伏也是中怕了,芒松芒贊親自打馬上前,對著對面攔路的閩唐軍就是大喊出來:“何人竟敢阻攔本贊普的道路!不怕我吐蕃大軍將爾等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