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它分為兩個湖,像沙漠中兩隻寂寞的眼睛。紀元前二世紀起,中國便在這裡設立要塞(亭障)監視匈奴的行動。它也是會搬家的湖,但跟絕無人跡的羅布泊湖不同,居延海湖四周都是肥沃的耕地,從祁連山流下的雪水溶化而匯成的河流,在沙漠中艱苦的造成一個狹長的綠洲之後,注入居延海湖。

三 山

中國極西邊界上的帕米爾高原,是亞洲的群山之母,她向四方繁衍出她的兒孫。這些兒孫,每一個都具有無比的雄姿。在中國境內部分,我們分為兩項介紹,一是山脈,一是山嶽。

山脈,指連續起伏,顯而可見的峰巒系統。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山脈是太行山脈,起自北京的西北,止於南方的黃河北岸。地質學家說,太行山之東,太古時候原是大海,北京、天津一些城市都在海底。大概紀元前四十世紀或三十世紀,才沖積成為海拔僅二十餘米的廣大原野,稱為大陸澤或河北平原,構成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主峰小五臺山,海拔二千八百八十二米。太行山之西,是平均高度一千米以上的高原,稱山西高原,構成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太行山脈的平均高度一千五百米,適足以隔斷河北平原上的戰爭不能西進,也成為戰亂時代難民們的避難所在。太行山南北長八百餘公里,只有八個僅可容身的峽谷,以溝通河北平原跟山西高原,世人稱之為“太行八陘”,形勢險要,被形容為“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太行山仍在國防上作過偉大貢獻。

秦嶺橫亙在古都西安之南,跟渭河平行,主脈東西七百公里,主峰太白山高度三千七百六十七米。主脈平均高度二千五百米,比太行山要高一千米。它的峻峭而驚險的嶺谷有效的把中國中部隔斷。它的尾巴跟淮河的頭部遙遙相接,連成一條我們所稱的“秦嶺淮河線”,作為中國本部南北的分界。秦嶺以北跟淮河以北,屬於華北地理的和人文的系統。秦嶺以南跟淮河以南,屬於江南地理的和人文的系統。秦嶺擁有古中國最著名的“棧道”工程,在懸崖絕壁上,鑿洞插杆,上鋪木板,作為穿越山脈的道路。若干使歷史扭轉方向的戰役,就是由於戰勝的一方能控制棧道的緣故。

桐柏山和大別山它們事實上是秦嶺山脈的尾巴,錯綜相連,橫臥在淮河跟長江之間,成為北方蠻族侵人華北大平原時,中華人的最後防線,過此便直抵長江。它們是長江的前衛,大分裂時代和金、宋二帝國對抗時代,退縮到長江之南的殘餘王朝,即靠此二山作為緩衝。此二山如果落入敵人之手,長江之北的重鎮如襄陽(湖北襄樊)、漢口(湖北武漢長江北岸),便無法拒守。長江天險,即喪失一半。

祁連山橫亙在新疆的天山跟中國地理中心蘭州之間,綿延一千公里,平均高度在四千米以上。紀元前後,北方是匈奴人,南方是蕪人,所以它在中國早期歷史上,擔任隔絕這兩大蠻族結合的任務。匈奴所居的山北一帶,水草茂盛,被稱為河西走廊,是匈奴汗國唯一可從事農業的富饒地區。位於甘肅省永昌縣的胭脂山,是祁連山群峰之一,出產高階化妝品胭脂;紀元前二世紀時,河西走廊歸附中國,匈奴人悲歌說:“奪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守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養息。”匈奴汗國從此轉衰。

陰山主脈橫亙在黃河“幾”字形的北岸,即河套之北,綿延六百公里,高度在一千至二千米之間。是從前以農業為主的中華民族跟以遊牧為主的一些遊牧民族的最北分界線。陰山之北,因雨量稀少和風沙的侵襲——幾乎山腳下就是瀚海沙漠群,古代那種簡陋的農業生產技術,無法生根。以致中華人的屯墾只限於陰山山脈之南,唯一的希望就是遊牧民族到此止步。所以唐王朝詩人所說的“不教胡馬度陰山”,遂成為歌頌將軍們偉大功績的標準。

崑崙山長達二千公里,帕米爾母親的長子,以五千米至七千米高度的無比雄姿,從母親懷抱中,向東方賓士,北側是僅海拔一千米的塔里木盆地,南側則跟喜馬拉雅山共同築成世界屋頂。崑崙山於十八世紀才永遠地納入中國版圖,但它是中國神話中最古老的仙山。據說,山上有一位法術高強的美貌仙女,名王母娘娘,紀元前二十二世紀時,她曾把一包長生不死的仙藥,贈送給當時夏王朝第六任君王后羿;紀元前十世紀時,周王朝第五任國王姬滿也曾駕著有神性的馬車,從當時的首都鎬京(陝西西安)出發,一夜間賓士三千公里,到達崑崙山,跟她相會。神話學家為了使人確信不疑,還肯定的說,那一年是紀元前九八六年,正是西方世界希伯來國王大衛王在位的年代。

喜馬拉雅山它是全世界無人不知的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