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命令麾下步兵進行最後一次推進。
在推進至魏營內魏兵的射程範圍內時,宰父亙令幾名千人將一手高舉白旗,一手舉著盾牌,在魏營前方來回搖旗示意。
見此,魏營營牆上的魏兵們不由地停止了射擊。
……
負責指揮魏兵的魏將宮淵亦抬手示意附近的魏兵暫停射擊,他目不轉睛地望著那幾名高舉白旗的敵將。
楚軍當然不可能是舉白旗投降,那幾面白旗所代表的,僅僅只是這支楚軍承認了這場戰事的戰敗,要求魏軍允許他們收斂屍體罷了。
這是自古以來兩軍交戰時不成文的規定:當一方軍隊舉白旗承認戰敗,並要求收斂戰死的屍體時,另外一方則不許趁機進攻。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不成文規定流傳下來,最早據說是因為一場瘟疫。
據說,曾經有兩個國家的軍隊在野外作戰,打得十分激烈,有許多計程車卒在戰爭中戰死,由於戰役的時間拖延地極長,倒是戰死的兩軍士卒的屍骸出現了腐爛發臭跡象,導致了當地爆發了一場瘟疫。
結果,在這場瘟疫中喪生的兩**民,人數遠遠超過那場戰役的陣亡人數總和的數十倍,險些使方圓千里絕跡。
自那時起,兩軍交戰時,雙方兵將便心照不宣地開始履行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勝者收斂戰場屍體,無論敵我雙方,都必須焚燒或就地掩埋,不許暴屍於荒野,更不許隨便丟棄在水源附近。
而隨著後來儒家思想開始遍佈各個國家,仁的思想逐漸改變或完善這條不成文的規定:若戰敗方舉白旗。希望收斂己方戰死的兵將,勝者方應遵從仁義,默許對方的要求,而不應當趁機攻擊。
這也正是魏將宮淵及時下令停止攻擊的原因。
然而在魏將宮淵身旁,衛驕、呂牧二人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