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這種方式未必是對的,這只是個人的性格使然。
霍英東很重視這部《霍英東全傳》。自我將書稿交給他以後,他去公司上班,到中華遊樂會打球、按摩,回到家中,或者出差到廣東、北京、日本、美國……他都將書稿帶在身邊,一有空,就拿出來看。正因為他隨身帶著這份書稿,所以時常跟著他的王寧世(霍在北京的秘書)、霍文孫等人,也有機會看完了這些稿子,他們幾人都向我提及此事。王寧世說:“老闆每次來北京,桑拿時,稿放在外面,我就拿來看,結果也看完了。”有幾次,他的秘書凌漢偉說:“幾磅重的稿,但老闆時時都帶在身邊,其實,他哪有時間看,但還是帶來帶去……”
霍英東前前後後對書稿提過不少意見。
有一次,在中華遊樂會,霍英東突然問我:“有沒有看過《曠代逸才》這本書?”
我說沒看過,也沒聽過。“你看過了?”我反問他。
霍答:“我也沒看完,但何生看過,向我推薦。這部書分六七本出版,我覺得我那本書也可以分成幾本出版,每本一個內容,比如體育是一本,在內地投資是一本,這樣讀者喜歡哪些內容,就可以選擇其中的一本來看……”
我覺得霍英東的想法並不可行,但當時也沒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說:“我儘量找《曠代逸才》這部書來參考一下。”
此事後來不了了之。
霍英東對書稿提出的要求,往往出人意表。有一次,他居然說到書的目錄和書中每一章的題目:“我的一生,每一件事都是與歷史的發展分不開的,所以在目錄裡,最好把每一件事發生的時間都註明上去,比如‘初見鄧小平’,那是1964年;又如‘再見鄧公’,是1977年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之後;以後經常見到鄧小平,但每一次見的含義、歷史背景不同,所以有個時間註明在目錄下,人家就清楚了。”
兩天後,霍英東還將他自己親筆註明的各個時間年代的目錄給了我一份,讓我參考。
我認為,在不違反作者觀點,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對一些問題進行刪改是可以接受的。霍英東後來也向我提供了一些資料。所以,在1996年8月,我曾躲在中山溫泉7天,全面修改此稿。
何時出版《霍英東全傳》,霍英東的意見有些含糊,但我理解他的意見至少是在“七一”香港迴歸之後,而我也接受了他的想法。1996年10月底,他還安排凌漢偉先生和我就《霍英東全傳》做一次全面修改。凌來我們公司兩天,將霍英東不滿意的地方告訴我,而我也據此對書稿做了一些修正和刪減。之後,我和霍英東還見過幾次面。
當然,我和霍英東這兩年接觸、交往的情況,遠遠不止於這些。
1997年4月底的一個星期日,霍英東約我到他位於山頂普樂道2號的私邸見面,同行的還有凌漢偉先生。霍英東近幾年大多時間都在這裡居住。
那天的家庭式聚談,約莫有3個鐘頭,霍英東除了談他的身世、他的創業史、他的思想外,還與我們討論“七一”迴歸儀式安排、“七一”之後香港局勢等問題。等到我準備下山時,霍英東還特別交代:“冷生,你可能很長一段時間沒到南沙去了,有空,你去看看,這一年變化很大。另外,6月底,我們在北京郊縣搞的一個高爾夫球場開張,如果你有空,到時也請你去看一看。”
寫《霍英東全傳》,最初,於我而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從經濟上考慮,希望這本書能夠暢銷,有較好的經濟回報;二是希望重溫一下香港近半個世紀的演變歷史。
但開始接觸、採訪霍英東以後,以及在撰寫《霍英東全傳》的過程中,有時與別人閒聊,有人居然對我說:“霍英東是個‘走私仔’,大家都知道,他是走私軍火起家的……”“他兒子霍文芳在美國走私軍火被美國警方抓獲,一看就知,霍英東全家是靠軍火發達的……”
聽到這些,我覺得社會上太多的人對霍英東有偏見,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其實這些人又有哪一個是瞭解霍英東的?他們這些話,純粹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而來的,這對霍英東非常不公平。所以,每次我都將我所能瞭解到的情況和我的認識回應對方。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覺得有責任把一個真實的霍英東告訴給讀者,澄清社會各界對霍英東的偏見和誤解。
當然,真實的霍英東並不是十全十美的。
於我而言,寫人物傳記不存在為傳主歌功頌德或對傳主批判貶毀這個問題,因我總喜歡把人物當作歷史來寫,希望透過一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