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娘。
現在又是海瑞上摺子挖苦他“嘉靖嘉靖,家家皆淨。”
除了這三起大事之外,每年皇帝接到的類似的摺子不知道有多少。當初他還發過幾出怒,用廷杖打死過幾個人。
可越是打死人,官員們越來勁,上摺子罵人的更多,頗有爭先恐後來討打的趨勢。
而且,官員們一被嘉靖打過屁股,就能贏取剛直忠臣的美譽,立時就名動天下。
這樣好事自然是多多益善,惟恐落於人後。
嘉靖也發現了這一點,知道這些傢伙是借自己的獲取名聲,自然不肯遂了他們的願。
到以後,但凡遇到進柬的摺子都留中不發,來個裝聾做啞。
可萬萬沒想到,海瑞的摺子卻讓他如此大動肝火。
黃錦苦笑一聲,壓低聲音道:“士貞卻不知道,海瑞之所以上這個摺子,其實另有原因。而且,他這個摺子一上,滿朝大譁,頗有對陛下興師問罪的意思。如果這麼亂下去,只要有心人從中挑唆,立即就是一場大亂。”
吳節吃了一驚:“我還是弄不明白,還請教。”
黃錦:“朝廷已經半年沒發俸祿了,手上掌握著實權的官員還好,也不將每月區區幾兩銀子看在眼裡。可如御吏臺、國子監、欽天監、理藩院這種清貴衙門的官員,日常又沒有別的入項,什麼冰、炭敬更是一文沒有,每月可指望這那點俸祿銀子養家,立即就開始捱餓了。海瑞這人乃是戶部主事,這位置油水充足。可他在位上卻是一毫不取,半年沒領俸祿,家裡也斷了炊。於是,海瑞就上摺子罵陛下是昏君。海瑞名聲實在太響,他這一鬧,別人也跟著鼓譟起來。”
黃錦苦笑之色更濃:“這些清貴們做事不成,卻掌握著朝野輿論。這事一鬧起來,就有人喊出要讓裕王提前接位,而陛下則進位太上皇一心玄修的話來。”
吳節駭然變色:“這是有人想借機害裕王。”
第四百四十八章討薪
這案子表面上看起來確實很簡單,吳節只微一沉吟就想明白其中關節。
這兩年東南軍事因為有了厘金制度,免去了一大筆軍費開支。按說,國家財政因為能夠喘一口氣才對。
可因為戶部往年的積欠實在太多,一旦手頭鬆動,官員們自然想著儘快將自己任內遺留的虧空儘快彌補下來。
而以前的財政赤字實在太多,補不勝補,節餘下的部分撒出去,連個漣漪都沒起,就消失不見了,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
在沒有實行紙鈔制度的古代,國家一旦財政惡化,根本就沒辦法用大量印刷鈔票,發行國債來度過難過。而且,古人也不習慣揹著大量債務過日子的習慣。
一有錢,第一時間就想著還債,卻沒想到,在現代社會,又有哪個國家不欠債務?
美國強大吧,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可欠下的債務平攤在每個人頭上,達三萬美圓之巨。人家不一樣過得上好,遇到難關是,印鈔機一開,借就是了。子吃卯糧,滾雪球一樣滾下去就是。
日本的經濟發達吧,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可欠下的國債卻是gdp的兩倍,也沒見他們崩潰。
至於天朝的四萬億……哈哈,今天的天氣不錯!
減少了一大筆好軍費開支之後,其實,明朝的財政並沒能因此鬆一口氣。
而且,以前每年幾百萬兩的軍費也多是虧空和拆借而來的。沒有這筆支出,也不過是少借一點罷了。
可皇帝並不知道啊,心中卻琢磨著,朕今天少了這一筆軍費,等於一下子多出了五百萬兩銀子可用。好,乾脆搞兩個國家工程。修宮觀。戶部。拿錢來。
於是,國庫一下子被掏空了。
而在京官員的薪水也沒錢可發。
正好海瑞一上書,這下子好了。被有心人利用串聯,一時間,上摺子罵皇帝的聲音不絕於耳。喊出讓皇帝去當太上皇的話來。
這分明就是景王一系搞得鬼。
要知道古來的皇帝對權力一物看得極緊,在皇權面前可沒有什麼父子親情可講,只要有人對自己的皇帝位置發出挑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如果這事不好好處理,以嘉靖的性子,只怕裕王要糟。
這事在真實的歷史上也發生過,海瑞上書可是明朝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不過,這也不過是他海大人的個人行為,惹惱了皇帝。被關在天牢裡,知道嘉靖死後才被放了出來。
可這一次因為景王在京,竟變成了另外一種模樣。
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