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小閣老的詩詞如此精美,放眼天下又有誰能比得了?

總不成是嘉靖後七子親自出手了吧?

可這後七子都沒在京城啊,還有幾人已經去世。就算他們恰好在北京,有心出手。可這幾人都是一把年紀,詩詞一物其實和人的年齡有很大關係。

所謂少年情懷都是詩,到中年,卻擅長謀篇佈局,詩歌寫評書或者演義。到年老了,創新能力不足,就只能寫散文、八股了。

這後七子就算一時手癢要做詩,只怕也寫不出什麼新鮮東西來。

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無數的猜想讓整個京城士林沸沸揚揚很是熱鬧。

此刻正值春闈,滿城都是舉人,可說整個大明朝的讀書種子文化精英都匯聚於此,北京變成了真正的文化中心。

如此熱鬧,自然不能不去看看,很多士子都決定明日去李府湊個熱鬧。

猜七子的有,甚至還有人猜測是徐文長回北京了。

可就沒人猜到吳節身上。

現在的吳節在大明文化界,不過是一個新得不能再新的新人。

他的名聲只流傳於成都一帶,還不被人熟悉。

到了李府壽宴這天,吳節拿了請貼從容地走進了李歷的家。

說起李府,卻是老宅,據說是嘉靖初年當朝第一權貴武定侯郭勳的宅子。

郭勳是開國功臣郭英的二十世孫,嘉靖二十年的時候犯了事,被拿到北衙關押了一年,病死獄中。

郭勳死後,家產也被盡數抄沒。

老郭在世的時候生性貪婪,在城中置辦有不少家業,光房屋店鋪就有上千間。

被抄家之後,他那間宅子被皇帝賜給了裕王。

後來,王爺又將這間屋子轉送給來京投靠的李偉、李歷父子。算是給李妃的父親和哥哥一個容身之所。

不得不說,這間宅子真的很大,其規模比起陸家也小不到什麼地方,在滿眼權貴豪門的城北一帶也是數一數二。由此可見,李妃在裕王心目中的地位,和受寵程度。

說起來。李妃的父親和大哥在以前可混得不怎麼樣。

明朝有個規矩,皇室成員不能同朝中的權貴結親,以面後戚亂政。

因此,無論是皇帝還是王爺皇子,所娶的大多是普通良家女子。女子的父親的官職。最高不能超過知縣,再高就要被刷下去。

當然,也有例外。

李妃的父親李偉不過是舉人功名。中舉之後,考了十來年,死活也中不了進士。有因為沒有關係,也沒做過官。

至於她的大哥,更是一天書都沒讀過,就是個混混。

這樣的家庭,在大明朝不過是一個普通鄉紳的水準,李家以前也窮。地裡的出產也勉強夠吃飯而已。

可就在幾年前,李家卻是時來運轉,自從李綵鳳被選做裕王的妃子之後。就從此發達起來。

到如今,李妃已經壞有身孕,據太醫院的太醫說。是個龍種,估計過年之前就會生產。

如此一來,李妃越發地受寵了。

因為家裡生活困難,裕王有新扶持,特意許了李偉和李歷一個官職,又將不少有油水的工程發包給未來的國丈和國舅。

李家從此興旺起來。

不過,李歷畢竟是苦過來的人,不像他父親,畢竟是讀書人出身,還講究讀書人的體統。做起事來,一向橫行無忌。

這次藉著老父親六十大壽的機會,遍請滿朝權貴,想好好地收些好處。

對於李家這種心思,吳節自然心中明瞭,這種腐敗的手段在後世已經屢見不鮮了。想當年,袁世凱的兒子一缺錢就辦生日宴,一年之中竟過了四個生日,臉皮厚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李家畢竟還顧及著李妃的臉面,不至於如此過分。不過,內閣和六部的主官們可是一個沒落地發了帖子。

當然,閣老們和六部的堂官接到帖子之後大多一笑了之,也不放在心上。不過是一個外戚罷了,實在太親熱,難免受人詬病,弄不好還要被御使彈劾。不理吧,李家父子有很難纏。

於是,大多派家人或者門生跑一趟,隨意送些禮物了事,多是二三十兩銀子的物件,也就是個意思。

所以,李家的這個算盤倒是打錯了。

不過,其他慕名而來,不請自到舉人們倒是出手大方,人數也多,加一起上百人了。一是來赴這場文化盛會。

再則,有小道訊息說,裕王會親自過來,這可是一個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