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呢?

對了,流派

古琴在其傳播和展的過程中根據技法和演奏風格的不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

比如廣陵派、嶺南派、浙派、虞山派,各自都有鮮明的特點

比如吳節的老師就是梅庵派的傳人

梅庵派是清朝時出現的,其演奏特點是流暢如歌,綺麗纏綿,吟猱幅度較大,對技巧要求很高,入門相當困難

現代古琴教學拜豐富的資訊若賜,各派之間也經常交流互動,必須取長補短,早就屏了門戶之見因此,各門各宗雖然保留了其獨特的地方,可風格上已經逐步歸於統一,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在古代,這種門戶之爭卻非常激烈每個琴手都有衣缽傳承,演奏的時候也非常規矩,生怕一個音符彈得差了,得罪祖師爺因此,他們的個人風格或者說門派風格都十分強烈,強烈到原生態的地步

而個門派的風格之所以不盡相同,很大程度是因為地域之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西南北,風俗性格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有極大差異

如真實歷史記載的那樣,自唐朝起,古琴演奏已有明顯的地域琴風見於著錄唐初琴家趙耶利所述:“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延,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時之俊”

只要是略微懂得琴藝,任何一曲子一入耳,就能基本上斷定演奏者是那裡人氏

而剛才唐宓所彈奏的那曲《普庵咒》就是泛川派的代表曲目,即便是一佛教音樂,隱約中卻蘊涵些許剛勁的險峻的力道

“對,就用泛川派的風格在彈一曲”吳節立即有了主意:“只要這曲一出,唐小姐想必知道演奏者是四川來的,與她有莫大幹系”

所謂泛川派,成於清朝年代,並不存在於這個時空可泛川派的前身乃是蜀派,承襲的是漢朝司馬相如和卓越文君的衣缽當年,司馬相如就是靠著一曲〈鳳求凰〉,打動了大才女卓文君的芳心

唐小姐就是他們的傳人

說起來,蜀派和泛川派本就是爺爺和孫子的關係,大家都是一家人,也沒多大區別

想當初,吳節在隨老師學琴的時候,也接觸過不少其他流派的演奏技巧和曲目,泛川派的曲子倒也會一,恰巧就是剛才唐宓所彈的〈普庵咒〉的一個變種曲目

就是〈笑傲江湖〉,九六無線臺同名電視連續劇呂頌賢版的主題曲

這卻是流行音樂了,不過,因為使用的是〈普庵咒〉的旋律,本身就帶著泛川派那種峻急奔放,氣勢宏偉的獨特風格

說起來,當初古琴學習班裡的學員,除了幾個為了考級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