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兩人一個耐心教,一個用心學,速度就比較快了。

等火車到了鄭陽的時候,謝春風已經能做一套動作了,各個動作之間也非常連貫,雖然中途還略有些不熟練,但已經不是大問題了。

“春風啊,一定要記住,在比賽開始前的半個小時,要做一遍動作,到比賽裡,你就不會為自己的狀態擔心了。”沈洋叮囑說。

謝春風堅定的點點頭,“放心吧,我記住了。”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

羅瑞、瓊恩以及其他幾個同事,正在針對刊載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的“關於人體肌肉恢復與協調運動”文章,進行反覆的變理論證。

這是他們第三次進行針對性論證了。

十天以前,羅瑞看到了沈洋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的論文,就想在其中找問題,可一直讀到文章最後,他都沒找到問題,反倒覺得文章的論點很新穎,從另一個方向闡述了人體肌肉恢復相關理論,之後他來到研究所,就開始和同事進行討論,連續好幾天,也沒找到問題。

最終,他們不得不做出肯定:“這篇論文從原理到結論都是正確的。”

他們驚訝的地方也在這裡。

像是這樣一篇有運動醫學新穎發現的文章,完全有資格在世界一流的醫學雜誌上發表,為什麼會選擇一個國際知名度不高的《中華醫學雜誌》呢?

他們也只能用‘對方是中國人’來解釋。

這篇文章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原來人體肌肉還可以有這樣的恢復方式,雖然想把理論應用於實踐,暫時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要求,但科學要發展,理論也需要完善,過去幾天,他們都在反覆對此進行討論。

“如果肌肉的協調運動,能促進受損的肌肉加快恢復,那麼製造一些電磁和人體肌肉的共振,是否就能加快恢復效果?”年輕的瓊恩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讓其他人眼前一亮。

如果製造電磁和人體肌肉的共振,能夠加快肌肉的恢復效果,那麼這種理論就有可能應用於實踐。

接下來他們就開始對此進行討論,還邀請了物理學老教授斯洛夫參與進來。

可一個理論性問題,想要討論出結果,可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他們討論來討論去,一起研究了很長時間,查詢了大量相關理論資料,最終還是沒有得出結果。

“我們的主要問題是被侷限於一個觀點上!”羅瑞提到了關鍵,“我們只知道這個結論,但能得出結論,就肯定會有很多相關拓展研究,那些我們全都不清楚,這樣討論下去,根本不會有結果!”

“那我們去找這篇論文的作者?”

“怎麼找?”

“或許能問問這家雜誌社,他們肯定知道是誰投稿的,到時候我們邀請他,來參加下下週的全美運動醫學會議。”

“邀請一箇中國人?你瘋了吧?”

“中國也有出色的運動醫學專家,我們不應該排斥他們……”

第二十八章 那個助理教練員太可氣了!

省田徑隊抵達鄭陽後,所有人進入酒店休息。

錦標賽就要開始了,也沒時間做訓練,李明乾脆讓所有運動員休息一個晚上,等明天早上再集合,一起做簡單的運動調整狀態。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餐之後,李明安排所有運動員,一起跑步去萬人體育場,酒店距離體育場只有兩公里,正好當做晨練熱身。

教練員們和隊醫也跟著跑。

沈洋也不例外。

要是以前,沈洋一定會綴在隊伍最後面,他一個普通人和這群專門搞田徑的跑在一起,肯定是沒前途的,但經過《元力決》的修煉後,元力能夠滋潤身體,他的體質提升不少,跑步速度不快,耐力卻比以前強的多,至少兩公里不在話下。

沈洋和謝春風一直跑在前面,等到了萬人體育場正門時,一群運動員等在那裡,過了好一陣子,才看到李明、梁超等教練員的身影。

“小沈啊!你可以啊!居然跟上了。”李明朝沈洋豎起大拇指,“我是老了,趕不上年輕時候了。”

沈洋嘿嘿一笑。

萬人體育場門前已經有不少人,大部分都是來看比賽的觀眾,田徑隊透過運動員專道進入體育場,舉辦方分配了一塊場地給田徑隊做熱身。

在走進體育場之後,沈洋就接到了一個系統提示,“你有新的任務。”

“新任務?”

沈洋頓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