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威脅的陰影籠罩下,大陸當然要加快解決臺灣問題的步伐。如果和平的方式失效,那就只好訴諸非和平的方式。站在中國大陸的角度來講,是惟有如此、非如此不可的選擇,那麼,美國既想要芝麻又想要西瓜的單方面冀望,將只好宣告破滅。於是,美國便只好在芝麻與西瓜之間做出痛苦抉擇,而不再有第三條路線。這個問題無疑構成了21世紀頭十年前後的國際戰略焦點。

單從芝麻與西瓜的角度來講,美國當然會捨棄前者,而希望擁有後者。但那樣一來,中國的實力就會在亞洲陡增,這是美國最不希望、至少是不希望這麼快就看到的現實。那麼,那樣一來,遏制中國就會由於失去一個跳板和前沿軍事存在,並因中國的國力大增而大大增加其難度。

透過剛剛過去並餘波未息的伊拉克戰爭,可以明顯看出,在21世紀,美國在一場區域性戰爭中所能承受的傷亡代價是,死亡人數不能超過1500到2000人,這是美國所能承受的心理極限,超過了此極限,美國就會改弦易轍。故而,中美在臺海可能的軍事衝突中,雙方都會小心翼翼。顯然,中國所擁有的潛艇、東風導彈與蘇…30戰機,想必也不會都被美國誤認為是玩具模型。因而,美國將要做出並很可能只會做出的抉擇是:在有限範圍試探性地與中國展開軍事動作的“接觸”,並根據瞬息萬變的形勢,及時做出調整和修正,而不會為臺灣付出無限制的軍事冒險。當衝突的代價接近上述之傷亡上限的時候,美國便只好選擇放棄,而被迫默對現實。雖然,美國智庫有分析說,“中國力求擊沉一艘航空母艦,以阻止美國干涉的戰略對收回臺灣、實現統一而言似乎將是一種風險巨大的途徑”(陸伯彬Robert Ross語),但殊不知,當中國的統一大業,甚至中國的生存空間受到致命威脅之時,中國也未必就不敢去冒這種巨大風險!中國當然會在要麼失去臺灣這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麼冒險去擊沉一艘前來干涉的美國航母之間做出抉擇,這兩種做法無疑都是一種冒險。但問題是,必須得選擇其中之一的話,中國顯然知道若讓臺灣分裂出去將會冒更為巨大的、甚至攸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風險(閻學通語),這當然是中國更應該極力加以避免的。於是,雖然擊沉一艘美國航母的風險很大——這可能會導致戰爭升級,當然,也可能會對美國的驕橫跋扈造成沉重打擊,而迫使其懾於更大的風險而只好將其力量明智地撤出這一敏感地區——但中國別無選擇,只好去勇敢地、義無反顧地擊沉它。因為若不冒這個風險,臺灣就可能分裂出去,外部勢力就可能大搖大擺地——而不再是遮遮掩掩地——利用臺灣這個戰略要塞最大限度地來遏制中國,對於一個蒸蒸日上的、崛起中的大國來講,就有可能被憋死,就算不被憋死,在###的影響下,中國的西北、西南就可能在外部勢力的作用中,緊接著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學界分析,如此一來,中國就可能面臨“解體”。因而,對此像閻學通等一大批頗帶鷹派色彩的人士主張,必須要透過強硬措施去迫使###不能得逞;而若擊沉了一艘前來干預的航母,使戰爭升級只是眾多可能性中的其中一種,此舉也完全有可能會化險為夷,因為這一猝不及防的巨大損失,顯然已遠遠超出了美國為一場地區衝突所能承受的傷亡極限,中國極力捍衛自己領土完整與主權的強大決心,很可能會從心理上深深震懾美國,使其不敢再去冒進一步的風險。於是,在美國國內輿論與反戰呼聲甚至是反戰示威遊行的強大壓力下——最近的一次美國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美國可能干預臺海戰爭反對者居多——美國只好忍痛撤軍,正像當年在那兩次出師不利的行動,即在1980年4月赴伊朗營救人質的“鷹爪計劃”行動及在1993年10月捲入索馬利亞內戰的行動中,均因機毀人亡而超出了預期的犧牲,只好撤銷計劃被迫面對現實一樣(這兩次失敗的行動後,均因對方沒做出像割地賠款這類的事情,反而給雙方都帶來了好處,否則雙方都將陷入麻煩:對方會陷入反美的動盪之中,美方會陷入游擊戰的泥潭之中)。另外,2005年6月2日中國《國際先驅導報》的一篇題為《美航母戰鬥群怕中國“遠端打擊”》的文章,也反映出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雖然耀武揚威地在到處遊弋,但對中國具有一定威懾效應的“遠端打擊”力量,還是懼怕三分的,而絕不像一些美國分析家想象的那樣毫無忌憚,文章說,“美國軍方對於中國快速增長的打擊航空母艦的戰鬥力感到擔憂。美國軍方認為,中國方面在進口了SS…N…ZZ超音速反艦導彈之後,加上蘇…30MKK,具備了一定的反航空母艦戰鬥力。這將對美國未來的亞洲軍事存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