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並謹防碰撞,而“格拉夫。齊柏林”號和本特准將的1o驅逐艦也採取了相同的舉措。
一天下來,張海諾終於感受到了來自身體的疲憊,但且不說軍艦在這浪濤洶湧的海面上顛簸起伏,根據航海官的仔細測算,此時他們距離納爾維克只有1o個小時路程,隨時可能遭遇前來佈雷的英國艦長齊裡格先下去休息,自己要了一杯濃咖啡,坐在司令塔內看著狂暴而缺乏色調變化的海面,這令他想起了“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的歸航之旅——海戰中除開戰術、士氣和素質等人為因素,天氣也是能夠改變雙方力量對比的一個重要因素。也許有利於自己,也許不利於自己,這一切在生之前沒有人能夠預料。
北海的怒濤似乎永遠也不知道疲倦,整日置身於搖晃的船艙內,張海諾也未免有些頭暈腦漲。與此同時,在靠近卑爾根的海面上,中午從斯卡帕灣駛出的英國艦隻也在狂浪中行駛,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找到並擊沉任何一艘出現在附近海域的德國艦船,阻止他們可能針對挪威的軍事行動,這支由“羅德尼”號、“厭戰”號、“反擊”號以及洋艦、14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由本土艦隊司令帕豪斯爵士親而他們晚來一步,德國第1戰鬥群已經在他們之前數訊息經由這一海域北上,不過在特隆瑟姆以西海域,也就是張海諾艦隊前方,先期抵達挪威海域為佈雷艦船護航的“聲望”號也4驅逐艦的陪伴下謹慎的搜尋附近水域。( )
第21章 在逃的聲望號
面上還時不時有零星的雪花飄落。於天空中仍佈滿陰雲,海面上的能見度依然不高,即便使用探照燈,肉眼也很難看45海里體。
在德國新式戰列艦、第1戰鬥叢集旗艦“沙恩霍斯特”號上,隨艦的維修技師們終於趕在這時搶修好了在風浪中出現故障的雷達。即便這種昂貴的裝置在惡劣天氣尤其是暴風雪天氣下往往不那麼靈敏,但加上“格奈森瑙”號,兩艦雷達同時出現故障的機率便要小上許多。
“在東北方海域現5艦船,它們也許想阻止任何船隻進出弗斯特峽灣,將軍!”
身形修長但相貌平平的航海官向張海諾報告這一情況時,第1戰鬥叢集已經到了一個海上十字路口——往東北方便是通往納爾維克的韋斯特峽灣,艦隊沿著這條峽灣前行差不多2o海里就能看到納爾維>;塔,往北便可離開挪威沿海深入到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海,往西偏南方向大45o裡則是英國本土艦隊最著名的駐泊地也是德國海軍揮之不去的傷心地——斯卡帕弗洛。
張海諾走到大幅海圖旁,此時代表艦船方位的紅色符號已經到了他們的戰略目標點納爾維克附近,而再有3小時又15鍾便是“T”時,“威悉演習”也將全面打響。此時此刻德國地另4戰鬥群基本上也都駛近了各自的預定登6點。
很顯然,本特麾下那1o艘滿載步兵的驅逐艦想要在納爾須進入韋斯特峽灣,區區5艦船顯然無法封鎖整個峽灣入口,但它們的存在必然給德軍的預定登6計劃帶來麻煩。這,也是威悉計劃制定所考慮到的問題。
如今不論是挪威艦船還是英*艦皆已成為德國艦隊打擊的物件,張海諾當機立斷:
“戰列艦分隊進入戰鬥狀態!電報給本特將軍,一旦我們誘開敵艦,他立即率領登6部隊進入峽灣,格拉夫。齊柏林號全向北前行。注意利用雷達搜尋海面並規避敵方艦船!”
伴隨著艦內戰鬥警報的出,軍官、水兵住艙裡的和衣而睡輪休人員個個以最快的度躍下床鋪,拉開艙門便奔向各自地戰鬥位置,軍艦上那如同迷宮般繁多而曲折的通道里立即被腳步聲所充滿,只過了幾分鐘,便又空空蕩蕩的只剩下廣播裡仍在重複布的戰鬥警報。
甲板上。巨大的主炮塔緩緩移動起來,炮口一致指向現艦船的方位,這一動作做了不下百遍,但每一次仍讓人感到熱血沸騰。在甲板下方深深地彈藥艙內,水兵們隨時候命將穿甲彈或高爆彈裝入揚彈機。揚彈機的另一端。炮手們也時刻準備著完成這一接力比賽的後一棒。
兩艘德國戰列艦從離開威廉港時就以標準的戰鬥隊形航行。這時無需調整便可直接進入戰鬥。稍稍改變航向之後,它們徑直朝弗斯特峽灣口附近的那支英國艦隊駛去。
隨著和目標艦船距離地不斷拉近。艦上地雷達指揮官透過螢幕上回波大小和形狀作出判斷:那支艦隊由一艘大型艦船和四艘小型艦隻組成!
除了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和齊柏林。德國在這一海域再無第四艘大型艦隻,挪威人地岸防裝甲艦一來夠不上大型軍艦這個級別。二來也不會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