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世界第一的名聲並不是空穴來風。服役沒幾年的省會級戰列艦就有兩艘是在江南造船廠建造的。擁有三座五萬噸級船塢的江南造船廠建造張誠設計的新式戰列艦完全不成問題。

這款新式戰列艦的資料非常優異,在無法詳盡瞭解日本人的決勝戰艦實際效能之前,海軍高層在經過了討論之後決定採用張誠提供的新式戰列艦設計方案。

被海軍定名為新省會級的新式戰列艦資料效能非常強大。大明的科技與經濟力量非常先進,軍隊之中無論是陸海軍都是常年重視火炮,所以大明的火炮技術堪稱世界頂尖水平。

採用400毫米52倍口徑的主炮在使用新式碳化鎢彈芯穿甲彈的時候足以在12海里的距離上擊穿超過360毫米厚的裝甲。如果這個距離拉到8海里,那穿甲厚度將達到驚人的420毫米。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戰艦能夠抵抗這種強大的威力。這種射擊試驗一般都是以戰艦自己裝備的裝甲為目標進行測試,而大明在冶金方面的技術已經是世界頂尖水平。

大明海軍在幾年前服役的省會級戰列艦上就已經安裝了400毫米主炮,現在新省會級的主炮只是將倍徑從50倍提升到了52倍,但是火炮威力卻有了不小的提升。

因為排水量足夠大,江南造船廠配屬的特種鋼鐵廠生產的裝甲鋼可以儘可能的加厚為戰艦提供足夠的防禦力量。方案中的炮塔正面與司令塔的裝甲厚度都超過了450毫米。

新式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43000噸,而滿載排水量則是接近55000噸!巨大的艦體為主炮提供了良好的射擊平臺。艦長258米,寬35。6米,吃水9。8米。8座重油鍋爐和4座蒸汽輪機為戰艦提供了超過20萬匹馬力的動力。設計最高航速超過31節。16節航速下的續航能力達到驚人的15000海里。

這款戰列艦裝備有三座三聯裝400毫米口徑主炮。16座雙聯裝155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12座雙聯裝88毫米口徑高射炮,24座雙聯裝40毫米口徑高射炮以及24座四聯裝20毫米口徑機關炮。

這是一款無比強大的戰列艦。不過張誠卻並不是很在意。因為他知道,再強大的戰列艦在成群結隊的空襲之下也只有飲恨的下場。張誠給這款新式戰列艦的報價是單艘4億5千萬銀元!沒有批發優惠。

如此恐怖的價格並沒有嚇退海軍,他們經過嚴肅認真的稽核以及爭論之後,最終海軍給出了開工4艘新省會級戰列艦以及2艘新湖級航母的訂單。這筆訂單總價超過了二十億銀元之巨!

如此巨大的肥肉自然不可能全都由張誠一個人吃掉。在經濟蕭條之中掙扎著的商業聯盟各出手段想要分上一杯羹。哪怕張誠是設計師。江南造船廠是世界第一造船廠也無法抵抗世家財團們的窺視。在經過無數次幕後交鋒,妥協,交易之後。張誠的江南造船廠拿下了一艘航母與兩艘戰列艦的訂單。剩餘的訂單則交由其它幾家大型船廠接手。當然了,高額的專利費是必須要支付給張誠的。

這就是張誠為什麼一定要不惜代價的拿下一座大型造船廠的主要原因。沒有大型船塢和良好的裝置工人,就連參與這種鉅額金錢遊戲的機會都沒有。

海軍還有一批輔助艦船的訂單,這些油水不大的單子都被那些沒有大型船塢的船廠拿走。只有戰列艦和航母是不行的,必須要為它們配備足夠的配合力量。

這筆鉅款海軍也不是說拿就拿出來的。財大氣粗的海軍也不可能在年中的時候掏出這樣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鉅款來,他們採用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大型戰艦的建造週期很長,幾年的分期付款可以有效緩解海軍的巨大財政壓力。

當專案指標正式確立之後。海軍的督導組就進駐了各家造船廠,大量的海軍陸戰隊也開進了船廠嚴密佈控。進度最快的新式航母在8月末的時候就已經在江南造船廠的一座三萬噸級船塢之中鋪下了第一塊龍骨。

與那些拿到首付款就慌忙拿去拯救其它產業,戰艦建造到了十月份都沒有開始而被海軍訓斥的財團們不同。張誠將新式戰艦賺取的利潤全都投資到了造船廠身上。

張誠的計劃是將原有的三座五萬噸和三座三萬噸的船塢都擴充到四座,同時加大電氣化的程度。採用輪班制加速建造新式戰艦。張誠已經不是在賺錢了,儘可能的在戰爭爆發之前為大明增加力量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與布林人之間的戰爭意義非常重大,甚至當時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真正明白這場戰爭背後所蘊含的巨大利益。如果他們當時能夠知道的話,那這場戰爭絕對不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