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8部分

受敵的人民黨,日本能夠開啟局面的話,未必不可能再來一次甲午戰爭的巨大收穫。

直到日本在青島戰敗,九州師團幾乎全軍覆沒。日本才明白為什麼人民黨能夠縱橫中國,甚至敢向英國叫板。人民黨並非靠陰謀詭計,並非靠與北洋袁世凱的“秘密協議”,而是靠了真正的實力。只是日本此時騎虎難下,所以他們轉而進攻日照,切斷青連鐵路。青島有青島要塞作為支援,日照並沒有日照要塞。日照沒有那麼多山地,港口地區是平地,人民黨想奪回日照必然得讓軍隊完全暴露在日本海軍的艦炮之下,人民黨的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

還沒等人民黨實施進攻,北洋卻率先翻臉,表示要“收回”日照。這個“準盟友”的背棄令日本方面十分惱火,向北洋交出日照,意味著日本向北洋低頭。袁世凱以後會不會覆滅且不好講,至少向北洋日照意味著日本在短期內再也不可能進入中國。這絕對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所以日本方面對袁世凱“背叛隊友的行徑”充滿了憤怒。只是日本此時卻沒有想到,隊友這種存在就是被坑的。日本在表面上呈現優勢的時候,日本對袁世凱尚且有利用價值。事實證明日本不是人民黨對手的當下,袁世凱最好的選擇莫過於落井下石。

在日軍下定決心“哪怕損失慘重也不能敗給北洋”,並且盡力做好了防禦準備的時候。北洋第四軍軍長吳佩孚指揮著他的部隊開始向日照發動了進攻。

戰爭在打法沒什麼本質區別,即便是師承解放軍的工農革命軍也沒有創造出什麼本質上與眾不同的玩意。

戰前都要偵查,工農革命軍除了靠飛機,也得靠騎兵與陸上偵察兵。吳佩孚沒有飛機,就靠望遠鏡與騎兵,而且北洋第四軍也升起了觀察氣球,好歹彌補了高空偵察的缺憾。

工農革命軍戰前要炮火準備,除了火箭炮之外,工農革命軍的大口徑火炮甚至不如北洋第四軍這個整編英式裝備的軍隊。日軍不僅有師團附屬的炮兵,還有艦炮助陣。雙方轟轟隆隆的一通對轟之後,步兵戰終於開始了。

解放軍的步兵是世界最強的步兵,並不是因為創造出了什麼,而是這支偉大的軍隊擁有一往無前的進攻精神。解放軍的土木工程冠絕世界,但戰壕不是為了靜止的防禦,而是在向敵人發動進攻之前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而之字形戰壕的挖掘也不是解放軍的獨創,至少太平天國時代就有類似的戰法。那時候太平天國攻打城市的時候,透過戰壕挖到敵人城門或者城牆之下,塞進去裝滿了炸藥的棺材,轟隆一聲巨響,城牆或者城門被破壞,太平天國計程車兵們一擁而入。

將攻擊與防禦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使用當前的技術,最大限度的使用已經掌握的最新技術。而且最大限度的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這些戰爭理念在任何一所還算稱職的軍校中都是這麼教育的。然而把這些教育,這這種認知,透過實踐徹底融入一支軍隊骨髓的,融入一支軍隊靈魂的,並且把這些用一種軍事理念提煉總結的,在陳克的歷史上只有解放軍一家。

其他的軍隊就只能似是而非的去做這些。吳佩孚統轄的第四軍是一支英械部隊,吳佩孚是個好學的人,戰前他也學著工農革命軍的模樣挖掘了一些戰壕。這些戰壕在日軍瘋狂的炮擊下的確起了不小的作用,若是按照以前北洋軍的做法,步兵們成叢集的待在一起,在密集的炮火中,傷亡絕對不會小。

日軍和北洋軍都缺乏彈藥,即便是日本海軍也一樣。隨著炮彈逐漸開始稀疏。吳佩孚作為進攻方的指揮官率先發布了衝鋒的命令,北洋軍的先頭部隊跑出戰壕,向日軍方向摸了過去。

戰鬥最初的損失都是在這些火力試探中產生的。哪怕是冷兵器時代,先鋒部隊也是精銳部隊,他們要持續不斷的試探敵人的“殺傷力投放能力”,如果發現自己的殺傷力投放能夠壓倒敵人,就要不顧一切的打入敵人的陣列。北洋軍被日軍打倒,北洋軍開始向著日軍的火力線射擊,日軍也有人中彈倒地。於是更多日軍加入射擊行列,北洋和日軍紛紛有人中彈後或死或傷。

北洋第四軍裝備的制式武器是進口的著名英式李恩菲爾德步槍。這款步槍裝彈量大,射速高。挺合適北洋軍那種講悍勇,輕科學的特色。從湘軍時代就開始的密集步槍齊射曾經在甲午戰爭的朝鮮屢次幾乎要壓倒日軍。這次也不例外。日軍沒想到北洋軍一開始就能有如此猛烈的火力。一時間竟然被壓制住了。直到日軍的重機槍開始猛烈射擊,才稍稍的遏止住北洋軍幾乎狂熱的攻勢。不過此時一部分北洋軍已經逼近了日軍的戰壕。單靠火力已經不可能阻止這些北洋軍殺進日軍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