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就是沉沒了速度也比較慢,有時間足夠人員逃生。甚至幾船連手,能及時救援。財產無所謂,人得安全。降低海上死亡率。”
嚴桐開始書寫。
王明問道:“錢帛呢?”
還得用錢。
“這是我們要寫的奏摺,我來寫吧。”宋九開始書寫,向趙匡胤請求今年嶺南稅賦全部留下來。並不是很多,包括宋朝其他各州縣,徵上來的稅務有一部分必須留下給當地支出的,餘下的才能上交。也許嶺南明年會好一點,但今年不行,以前重稅一一免除了,能增徵的無非就是宋九河洲那些產業帶來的稅務。放在個人身上,數量巨大,但放在嶺南什麼也不是。不過若精打細算,還會能上交近百萬緡稅務到朝廷。宋九扣留的就是這分部稅賦。請求朝廷支援工匠與硫磺,准許廣州臨時設一火藥分作,廣州可以不管,讓朝廷派官吏來監管,但必須設在廣州,不然火藥量太大了,從京城運過來成本很高。害怕趙匡胤捨不得,或者朝中官員不將廣南當成一回事,宋九又寫了一件事,自己在廣南準備研究一樣物事,一旦成功,僅是廣南一年最少為國家帶來上百萬緡的收入。又寫最後一件事,那就是推薦嚴桐擔任轉運副使。
王明沉吟道:“這個……”
“或者不做,我也打算不做的,太煩,做得好百姓能理解,若做得不好,百姓就會痛恨之。不過做了,就需要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轉運副使啊。”王明搖頭,又看著嚴桐,嚴桐顯然不知道,繼續在奮力書寫。機會來了,要好好表現,那可是一個知縣!但他也沒有想到宋九推薦他為轉運副使,甚至想都不敢想。
王明也開始寫奏摺。
他說了一件事,嶺南地形複雜,運輸過程中必然有損耗,因此以前南漢損耗是一石須交損耗八斗,後人也許對這個數量產生困惑,石是重量單位,不足百斤,按照宋斤只有八十斤。鬥是體積單位,若是輕的粟一石能達到十鬥,但那是唐朝以前的故事了,宋朝糧食多成了麥與稻或者米,麥稻還好一點,若是米就能慘了,一石勉強才七鬥,廣南出產什麼,正是稻米,也就是損耗超過了稅務,這是朝廷規訂,到了下面能翻成三倍四倍。損耗必須有的,否則稅賦不齊,可這太重了。於是王明在廣州頒發了政令,一石損耗定為一斗,先將夏稅徵上來。究竟訂為多少,請趙匡胤定奪。
宋九看到嚴桐在書寫,於是又寫了一封信給學子,指明方向。
嚴桐寫完,宋九說道:“你回去收拾行裝,隨我去惠州,從現在起,你暫就是惠州的司戶了。”
還有通判,但這個通判是監督知州的,南漢沒這個職位,現在廣南各州多數沒有,潘美與宋九皆無權任命,因此先讓他做一個司戶。與知縣權利差不多大小。
嚴桐樂顛顛地回去。
王明道:“這小子有福氣了。”
然後又看著宋九。
大方向基本確訂下來,兩個轉運使,各在各處,以後他們該怎麼做,想到這裡覺得很悲催。(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五章 折騰
宋九說道:“王轉使,我們各自找一個能吏,然後兩邊跑吧,一半在廣州,一半在惠州韶州。”
只能這樣了。
草草吃了晚飯,各自回去休息。
宋九回到房中,田氏正在與女兒談心,看到宋九回來,懂的,也回去休息。小別勝新婚,宋九要動手動腳,憐兒說道:“不行,女兒在看著呢。”
“雲兒,將萬娘抱出去睡覺。”宋九猴急地喊道。
憐兒吃吃地樂。
第二天送走好幾道奏摺,宋九去惠州赴任。惠州離廣州比較近,一天就到了。宋九迅速從原知州手中將政務接過來。
一路勞累,早早休息,第二天睡了很晚才起來。嚴桐樂顛顛地過來說道:“知州,外面好多百姓到了州衙。”
“哦,我出去看看,”宋九端著稀飯,大碗裡還有幾個鹹鴨蛋,未上公堂,官服還沒有穿呢。宋九也不想與百姓將距離拉得太遠,便服出去,就這副形象,會更親民一點,這樣惠州百姓才能安心。
到了州衙門口,圍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前面是一些長者。
宋九咬著鹹鴨蛋問:“你們一大早圍著州衙,有什麼不滿意的事嗎?”
“我們想要見新知州。”
“我就是。”
“你就是宋候?”
“我就是宋九,諸位別稱喟什麼宋候,就宋九吧,或者小九也行。”
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