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薙劍”三個篆書銘文,應該是形容這把劍的鋒利程度的吧,又是華貨。
用意念力觀察過之後,那一濃一淡的兩層紅色光芒證明,這把劍應該是唐朝早期高祖、太宗或者高宗之一在位時候鍛造的。不得不說,這把劍的製造工藝還是很高超的,光是這劍身上細如蠶絲,密如細沙的雲紋裝飾就不是一般的工藝能夠做到的,再加上鋒利的劍刃,就更是難得了。基本上,這把劍已經能夠代表當時唐朝的最高制劍水平,估計是當時的唐朝皇帝給日本天皇的賞賜。
再拿起一件來開啟,裡邊是一面兩個巴掌大小的鎏金銅鏡,鏡面依然光可鑑人,在銅鏡正面的邊緣和背面是瑞獸葡萄紋。正面邊緣帶有紋飾的銅鏡還真是不多見,而且還是背面帶著伏獸鈕,並且有重圈銘帶的,這可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張辰拿著銅鏡,仔細地看著背後的銘文,也是篆書的。大致意思是說天授二年倭王派使節來進貢的事情。在意念力的觀察下,一層濃濃的紅色光芒在銅鏡表面流動,的確是武則天稱帝初期的玩意兒。
這日本天皇的三件傳家神器已經見識了兩件了,所謂的天叢雲劍和八咫鏡都是中國古代的物件,這第三件八尺瓊勾玉又會是什麼呢?傳說中的八尺瓊勾玉是一串用繩子連在一起的辣椒狀玉器,看那件剩下的包裹,好像是一隻長型的盒子,估計應該差不多就是一串玉辣椒吧。
開啟最後一件包裹,果然是一隻可以推拉的長型木盒子,材質也是酸枝木的,大約十厘米寬窄,三十厘米左右的長度,厚度有差不多三公分。
開啟盒子之後,裡邊的東西確是讓張辰和寧琳琅都沒想到,之前以為就是一串玉辣椒,可看到的確是一塊象牙笏板。
張辰嘴裡念念叨叨的:“不是說八尺瓊勾玉嗎,怎麼會是一塊芴板呢,可這芴板還是象牙的,完全和玉搭不上邊嘛,這日本人也太沒文化了。”說著又把那芴板拿出來,釋放出意念力去觀察,也是兩層紅色的光芒,看來是同一個時期的物件了。
張辰還拿著那芴板莫名其妙呢,寧琳琅一眼瞟到芴板背後的不同,說道:“師兄,這塊芴板有點不一樣,背後好像有字呢。”
翻過來一看,果然是有陰刻的文字,大約一百多個字,也都是篆書。看完之後,兩個人可算是對這日本天皇三大神器的來歷完全瞭解了,丫的完全就是拿著天朝上國的東西回去忽悠當地勞苦大眾的嘛。
這塊笏板背後的文字說的很明白,大周天授二年,倭國來朝,進貢萬金求名劍一把,以為倭王之用,並請為天朝之屬國等等的請求。皇帝陛下念在倭人知錯能改的份兒上,也就原諒了倭人之前的愚蠢行為,賞賜給倭王一把太宗時期的寶劍——草薙劍;對於想成為天朝屬國的請求,也答應了,還封了倭王一個從五品下的歸德郎將;賜倭國另名為日本,另外還賞賜了一面鎏金銅鏡和一些天朝土特產,以資鼓勵。
這就弄明白了,之所以日本天皇有這塊笏板,就是因為武則天封了他一個從五品下的歸德郎將散官。唐朝官員的笏板是有品秩規定的,五品以上的官員用象牙笏板,六品以下的官員用竹木笏板。
想來是使者帶著這些賞賜的寶物回到日本之後,那狗小子天皇知道日本人不認識天朝的文字(當然他本人也不認識,當時也沒有真能認識篆字的日本人,那時候日本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呢。),所以就想了個損招,說這些都是神的東西,是神賜給日本天皇的,這樣就能鞏固自己的統治,並且無比的神話天皇家族的地位了。
為了能夠讓所有人都相信這是真的,日本天皇還專門花費大力氣,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編了百八十個故事,又找人用漢字成書,用來證明歷史上真有過這些事情。這些個故事在後來還真就廣為流傳,那幾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古事紀》、《日本紀》和《風土記》,好幾本歷史類的書籍裡邊都有了這個記載,就不信這些個不識字的土鱉們不相信。估計當時那天皇也有過鐵盜部官員那樣的思維: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有了這些,張辰就想啊,是不是將來可以把這些東西的來龍去脈都搞清楚,然後再給他公佈出去呢,也好好的臊一臊日本天皇家族的臉面。拿著天朝上國皇帝的賞賜,謊稱是神賜給自己的,實話實說,我們天朝上國可沒有你們這種齷齪的後代。兒母同床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這麼噁心的事情,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做不出來,枉華夏先賢還專門給日本早期的稱呼裡邊加了個人字在裡邊。(古代的時候稱呼日本人為東夷或者倭,都是帶人字的,而南西北三邊的,則是叫做蠻、茙、狄,有的還叫做韃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