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部分

世界多擴充了一百五十萬,這些人原本都是經濟執行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因為華國勞工,德國政府可以放心的將其投入到戰場上。

華國如此驚人數量的人口,轉入戰時體制後能動員多少?羅斯福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僅有的資訊推測,得出粗略的資料是一千萬。實際上,華軍總參對此有準確的數字,華國擁有較強訓練水平的預備役士兵一百五十萬,每個月訓練兩次的民兵五百五十萬,維持治安的警察部隊、武警部隊二百二十萬,單單這些就足以維持一場世界大戰規模的戰爭。在不顧對經濟體制傷害的情況下,華國總共可以動員三千萬左右計程車兵,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能動員這麼多計程車兵,不一定有相匹配的工業能力,畢竟,戰爭是個系統工程,不能從單一方面來說明。

其實最讓呂梁滿意的並不是冠絕世界的人口數量,而是不斷提升的人口素質。根據教育部統計,華國文盲率已經從1905年的百分之二十三,降低至1909年的百分之十一。陸軍士兵的教育水平都在小學以上,所有的軍官都經過專業的軍事教育。

鋼鐵時代最重要的產業工人數量,透過一組對比資料就能看出華國在培養工人方面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就。

1909年,美國十歲和十歲以上的勞動者總數為3840萬,產業工人佔到的比重為百分之二十八左右,也就是1100萬左右。從產業工人構成來看,男工佔百分之八十,女工佔百分之二十,十六歲以下的童工約佔百分之二。

華國在1909年統計的數字是,十八歲及以上的勞動者總數為2、5億,產業工人比重約為百分之三十一,也就是7750萬左右,其中男工佔百分之七十五,女工佔百分之二十五,童工沒有。

從資料上看華國不僅在數量上領先美國,在結構上也要比美國合理,強權下的婦女解放運動取得的效果,比美國進度快得多,也有效得多。僅僅產業工人的數量就要超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人口數量,這就是華國的底氣所在,要是把這組數字公佈出去,能直接讓某些敵人跪下。

這都是教育取得的成就,截止到1909年,華國共擁有大專院校二百零五所,中學四千四百二十所,小學三萬多所,基本完成了全國小學義務教育的普及,這些學校構成了華國教育事業的骨架。

另外專業技術院校對學生的吸引力不比高等院校差,多達五千多所的技校為工廠提供了充足的技術人員和成熟工人。這些技校大多是工廠或者行業協會自己組建,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財政撥款,軟硬體條件不比高等院校差。

還有遍佈全國大中小城市的成人夜校,為華國文盲率的降低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場所,剩餘一部分不識字的人大多分佈在農村。教育體系鋪開後所消耗的資源讓人肉疼,在1909年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撥款達到了總開支的百分之十一,甚至超過了軍事開支、僅次於基礎設施建設開支。有限的教育資源不得不集中使用,另外在農村地區開展成人教育也比較困難。

羅斯福也順著人流,加入到觀看藝人的表演之中,雖然聽不懂,但從人群不斷爆發出的笑聲來看,表演的節目很受歡迎。比起在百老匯購買高昂的門票、觀看曲高和寡的戲劇歌舞劇來說,羅斯福更喜歡這種街頭文化。

能征服美國前總統的節目,肯定有其可取之處。華國物質豐富以來後,對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好在華國文藝管理部門早在05年以前就有了完善的體系和制度,只要投入就能獲得回報。另外民間藝術公司也看到了這方面的需求,大量公司組建後,透過報紙、廣播、電影和剛剛興起的電視,迅速推出了一些具有廣泛知名度的明星藝人。

比如透過報紙、廣播等解說歷史知識的易老師,比如搞笑藝人趙老師、劉老師,比如通俗歌手周老師,比如一首警鐘報國紅遍全國的屠老師。文化部對藝人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符合觀眾的口味,不論是歌曲、小品、相聲還是其他,曲高和寡的文藝型別被堅決取締。被民間稱為“大剪刀”的文化部某管理局,稽核文藝作品時對所有的作品一視同仁,對政治不敏感,對隱晦低俗內容、藝術水平“超高”的內容絕不容忍,果斷剪掉!

曾經有一名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藝人,公然批評某轉低俗下流,自己與其相比就是喝咖啡與吃大蒜的區別。於是這位喝咖啡長大的藝人被文化部某局請去喝咖啡,然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的視線裡。

對這項政策心懷不滿的人不在少數,但大都淹沒在民眾的唾沫裡,不過有一個群體經常透過報紙等媒體抗議,卻沒有遭到民眾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