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李寧接到通知的時候,心裡猶豫不定,雖然心裡也沒有多少底氣,但他毅然不顧嚴重的傷患,還是咬牙接受了這項任務,率隊出征漢城奧運會。或許,命運開了個玩笑;也或許,17年體操之路的艱辛和創傷已經讓他心憔力悴。如一隻雄鷹般飛翔的他,折斷了羽翼。

1988年,漢城奧運男子體操賽場。

世界名將前蘇聯選手瓦亞哈米?留金和比洛澤爾採夫出場,他們的動作乾淨利落,絕無拖泥帶水的痕跡,幾套規定的動作都演繹得完美無瑕,瀟灑自如。

李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大步上場。

他騰空而起,手握雙環,正準備做動作。忽然,李寧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痛苦的表情,受過傷的手臂突然劇烈疼痛。在全場一片驚呼聲中,他從吊環上摔了下來!

李寧輸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輸。在那個年代,李寧身上承擔更多的是,千千萬萬普通中國人民的體育夢想。他的失敗,是千千萬萬人夢想的破碎。

李寧從地上爬起來,拍了拍手,忍住內心的痛楚,帶著慣常的笑容下了場。然而,回到休息室,卻再也忍不住,和隊友抱頭痛哭。回國那天,李寧黯然神傷,避開熱鬧的媒體,孤獨地走過一條偏僻通道……

在燈光暗淡、寂寥空曠的通道盡頭,有一個人正手捧鮮花,等待著他,李寧含著眼淚接過了他手中的鮮花。這個人就是李寧生命中的第三個“教練”——李經緯,他指引李寧掀開了生命新的一頁。

2。緣識李經緯

李經緯,廣東省三水市白坭鎮人,孤兒出身,自幼熱愛體育。他在貧寒的環境中長大,擦過皮鞋,做過印刷工人,在戲院給有錢人扇過扇子,沒進過一天學堂。但自幼便飽經世態炎涼的李經緯聰穎過人,艱難的成長經歷帶給了他豐富的閱歷,也讓他過早地洞察了人情世故,這也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由於在體育上的出色表現,李經緯得以進入三水市體委工作,曾擔任三水市體委副主任。1978年,他擔任三水酒廠廠長,開始接觸商業,一生的事業從此起步。

在李經緯擔任三水廠廠長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可口可樂進入了中國市場,成為進入中國的第一家外資企業,而此時可口可樂也只將在華外國人作為銷售物件。此時的中國,“眼裡看到的幾乎只有4種顏色:藍色和綠色的衣服,橙色的桔子水,再就是鮮豔的紅旗”。長期處於計劃經濟下的中國市場物資短缺,在商品市場上供小於求。在當時,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的中國人會讓周圍的人羨慕不已。

最初喝到風靡大陸的可口可樂的時候,李經緯感覺這種飲料“味道跟藥水似的,沒什麼喝頭”。李經緯絕對沒有想到,日後他竟然會和這種“藥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一次,李經緯到原廣州乒乓球隊教練區盛聯家作客。閒聊時,李經緯無意間聽區盛聯談起廣東體育科學院有個研究員叫歐陽孝,研究出了第五代飲料的配方,正苦於找不到生產廠家,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

區盛聯說,那是一種運動飲料,國內還沒有同類產品。運動員喝了後能很快恢復體力,而且普通人也能喝。李經緯一時搞不懂這究竟是種什麼魔法飲料,但是作為商人的直覺,他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商機。發現機遇,把握機遇,正是成功人士的必由之路。

李經緯曾經說過:“機會是常有的,就看你有沒有眼光,抓得住抓不住。”李經緯迅速和歐陽孝取得了聯絡,兩人達成了合作意向,“健力寶”很快研製成功,並投入了生產。

一、勇抓機遇,人生自有新天地(2)

當時,中國市場對外資謹慎而小心,為了保護民族工業的發展,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受到了控制,僅限在北京設廠。1982年,可口可樂第一次在北京各大商場推銷可口可樂,引起了媒體的強烈反響。對此,政府高層專門進行了批示:只准可口可樂賣給外國人,可口可樂在北京商場的銷售叫停。1983年,可口可樂才獲得批准在廣州設立第二個生產廠房。而這,也為健力寶的發展留下了市場機會。

在健力寶研製成功後,李經緯從可口可樂搭乘戰爭之車而暢銷世界的故事中得到啟發,決定健力寶的營銷策略就定位在搭乘“體育之車”。1984年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在李經緯的策劃運作下,健力寶被指定為中國運動員首選飲料。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之人。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實現了金牌史上零的突破,中國代表隊獲得16塊金牌。國外媒體在關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