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前方閃爍著一點光,姜維以為那就是燈火了,便全力以赴地撲了過去——他不知道,這一次依然是螢火。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魏安西將軍鄧艾和徵西將軍司馬望合軍據守,近水築寨,與蜀漢軍隊對峙。
也許是認為延熙年號沒帶來好運,劉禪改年號為景耀。新年號沒給蜀漢帶來好運。蜀軍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姜維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嘻嘻,姜維,你笨不要緊,笨卻來這裡丟人,就是你的錯了!監軍楊戲喝醉了酒又在營前撒酒瘋。喝醉不喝醉,誰知道呢?
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間,諸葛誕敗亡,姜維在楊戲的嘲笑聲裡引軍而還。
第八次北伐,就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翻版。渭濱換成了芒水,司馬懿換成了鄧艾,諸葛亮換成了鄧艾,沒換的是蜀漢的勞而無功。
和曹魏抗衡,能活著回來就是勝利了。此次北伐之後,姜維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姜維官復原任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彈劾楊戲,把他廢為平民。
看著楊戲灰溜溜地卷著鋪蓋捲兒回老家武陽縣,姜維冷笑:這就是和老子對著幹的下場。老大做派的姜維,渾然看不到背後無數的益州人在祈禱:姜維啊,這麼多橫死的,怎麼沒你啊!
前有張翼,今有楊戲,“外寬內忌”的姜維得不到益州人的支援,這讓他的北伐變得更加艱難。 非把自己當作老大不可的人,最後連做別人馬仔的資格都沒有。
越來越多的蜀中子弟永遠地留在了前線,越來越多的家庭失去父親、丈夫和兒子。當曹魏和孫吳都熱火朝天地屯田時,姜維卻把整個益州的農夫都變成征夫。一旦有戰事,曹魏有九州之農支援前線,而益州則是牽動全境之民。忽視民生,貪慕功名,是姜維的軟肋。
多年的北伐行動,已經成了蜀人的災難。在姜維回到成都後,又一個蜀人公然站出來對姜維說“不”了。他就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譙周。譙周寫了一篇《仇國論》,對姜維不顧“蜀人愁苦”而執意北伐進行諷刺。文章中,譙周說當時的形勢是蜀弱魏強,蜀漢又未學勾踐恤眾,所以想以弱斃強是不可能的,蜀漢的治國方針,應當是學周文王那樣休養生息,軍事路線應該是“時可而後動,數合而後舉”。
譙周警告姜維不要再折騰蜀人,不要拿著別人的雞蛋去撞石頭。不是開小會嘀咕,不是背後說壞話,不是閃爍其詞的攻擊,譙周是在朝堂百僚會上公開發布這篇文章的。
劉禪對這篇攻擊姜維的《仇國論》有什麼意見?姜維為劉家浴血奮戰,劉禪會支援他嗎?劉禪很顯然也想做一個統一天下的皇帝,但是,從小被劉備嬌寵,即位後又被諸葛亮包辦,劉禪成了一個甩手掌櫃。劉禪是三國最灑脫的皇帝,做個小國皇帝也無不可,被朝臣控制也無不可,只要是別讓他宵衣旰食,保證他食有美味,伴有美女,居有華宇,就一切0K。蜀漢的輔政大臣,都很強勢,但是皆無叛逆之心,這與劉禪甘願放權是分不開的。祭祀祖廟嫌遠而不去,遊樂郊外嫌近而遠足,劉禪只是一個吃喝玩樂的花花公子。做點美食吃吃喝喝,找個美女摟摟抱抱,尋處美景走走逛逛,人活著就是享受,軍國大事,諸位愛卿看著辦吧。什麼北伐啊,什麼仇國啊,別拿來煩人!
沒有諸葛亮的推重,沒有了蔣琬的合作,沒有了費禕的遷就,姜維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理想棄兒,在一條看不到終點的路上獨自爬行。
前面是那方,
誰伴我闖蕩?
沿路沒有指引。
若我走上又是窄巷,
尋夢像撲火,
誰共我瘋狂?
這時的姜維,對復漢理想的執著,已經近似於瘋狂。可是,承受力已到極限的蜀漢,卻無力再與姜維共瘋狂。
因為愛所以傷害——
十二月,姜維上報朝廷,要求重布漢中防務。從魏延到王平,一直堅持“錯守諸圍”的防守策略,就是在高險處紮營,佔據各個關口,拒敵於國門之外。這一方針,確保了漢中幾十年固若金湯,曹魏不能踏進半步。姜維認為這樣的防守雖然穩妥,但是太過保守。他的新部署就是放棄各個險要關口,放敵人進來,敵人進來後,各個營寨不要出擊,都退聚漢、樂兩城和陽平關,“斂軍聚谷”堅守,這三處地勢險要,敵人很難攻克,久攻不下,敵人就會缺糧而撤退,這時漢、樂兩城就出城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