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看看陳登泡,心中轉過無數的念頭。
他早就想過,要想工商興國,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必然大增,從事耕作的人口就會大大較少,這勢必會影響糧食的產量。
要維持甚至增加糧食的產量,就必須提高耕作的效率。陳登泡的提問,剛好給了他機會。
“陳大人,交通問題不必擔心,西延大道經過延安府,必然會促進延安的發展。另外,西安、延綏兩地興辦工商業,必定缺少人手,如果陳大人能提高耕作的效率,將多餘的男丁送到西安、延綏的工廠做工,也能提高他們的收入。”
“可是,怎麼才能提高農人的耕作效率呢?下官可是一無所知。”陳登泡科舉出身,聖賢之書上可沒有提高耕作效率的論斷。
“陳大人可曾見過《齊民要術》一書?那可是農人的天書。此外,我見過一種播種的三排簍和十排簍,比現在的單簍大大提高了播種的效率。陳大人平時要蒐集這方面的書籍。”
朱由檢曾經比照過英國的產業革命,但他否決了英國新興資產階級推行的“羊吃人”運動。漢人百姓數千年來對土地依戀,決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
強制性將人口從農田趕入工廠,很可能會引發劇烈的社會動盪,甚至會產生新的匪患。
如果提高耕作效率,讓部分農民無地可耕,他們為了生存和提高收入,必然進入附近的工廠做工。
就像溫水煮青蛙,當這些農民終於發現他們丟了農田時,工廠更好的工作條件和更高的酬勞待遇,已經讓他們無法再回到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特別對於年輕的人群。
“下官一定抓緊時間查閱,不過這三排簍和十排簍……”陳登泡雖然有心,但三排簍和十排簍他可是第一次聽說。
“這樣吧,改日我讓工匠做出來,陳大人安排農人去試著耕種。”離春耕還有一段時間,朱由檢估計,應該能夠製造出這些農具讓工匠們模仿和農人們試種。
滿意的陳登泡,表達敬意的唯一方式,就是向朱由檢敬酒。不過,他只有個模糊意識,到底怎麼來提高耕作的效率,他還是沒有什麼清晰的思路。
酒過三巡,大家都是找自己感興趣的人,天南海北的聊得滿屋子都冒出淡淡的水汽。
朱由檢早就盯上高迎祥,“高大人,可有一位親戚,叫李自成的?”
“李自成?沒有呀!殿下……”高迎祥將李姓親戚在腦中過了一遍,沒有發現叫李自成的。
沒有?難道史書欺騙了自己?朱由檢再次思索李自成的其它訊息。他在1645年去世的時候,史書說,他才39歲,那現在應該是二十出頭的人。
“是個二十剛出頭的年輕人,好像在哪當過驛卒?”
“驛卒?屬下倒有一個在寧夏鎮當驛卒的外甥,今年虛年二十二,年齡倒是吻合,不過,他的名字不是李自成,而是李鴻基。”在高迎祥的大腦中,好像只有這麼一個外甥基本符合朱由檢的條件。
“李鴻基?對了,就是他!”朱由檢一拍大腿,不記得是史書還是小說中看過,李自成原來的名字就叫李鴻基,“那……他現在還在寧夏當驛卒?”
“是呀!殿下認識這個二楞?”高迎祥被朱由檢嚇了一跳,不知道朱由檢為什麼會對這個外甥有這麼強烈的反應。
二愣?有趣,原來李自成是個悶驢,難怪他的老婆給他綠帽子戴。“到是不認識,不過,聽別人說起,他好像很有才幹。”
“才幹?不瞞殿下,臣真的沒看出來。”高迎祥覺得他這個外甥就是個悶驢,實在看不出他有多大的出息,不知道朱由檢怎麼看上他。
“這樣吧,新元的時候,驛卒也會放假,你讓他去我那兒,我親自看看。如果真的有才幹,就不用再去當什麼驛卒了;如果徒是有虛名,就讓他哪兒來哪兒去。”朱由檢知道李自成的才幹,能在晚明的農民軍中脫穎而出,並且推翻了大明朝,肯定不是草莽,至少在政治上是一把好手。
也許是時勢造英雄,李自成的才能是在亂世和戰爭中練就的也說不定。無論如何,朱由檢既然找到了李自成,就不能再讓他有翻身的機會,除非他是為自己服務。
“是,殿下,臣會讓他去拜見殿下,但願他能入得殿下的法眼。”高迎祥拱拱手,算是給朱由檢一個承諾。
“高大人,我還要問一件事,希望高大人不要介懷才是。”朱由檢朝高迎祥擠了一下眼球。
“殿下請說,屬下當言無不盡。”
“高大人是否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