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書友:西南確實不是道士啊,之前說過,西南只是一個在大學中煎熬的無所事事的大三生。對於道教的瞭解只是因為家附近有個道觀,而那個道觀正是叫做“天仙宮”,還有囫圇吞棗的看了兩三本道經而已。很多的道家思想表達的並不準確,只是借了個道教這個名頭。
關於玄奘家室:史書記載,玄奘兄弟三人,長兄子承父業為官,二哥陳善為洛陽淨土寺法師。更是玄奘入佛的主要領路人之一。也是玄奘的佛學啟蒙者。(未完待續
273 如期而至的蝗災
……如期而至的蝗災
金蟬子終於走上了他的那條遠去西域的路。或許除了黃俊明在其中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之外,還有那麼一份的歷史的必然在其中。
該走的走了,剩下送行的人們自然也就各自散了去。長捷法師是個和尚,在這儒道獨大的時代。一人獨自行走在外,總是會受到路人的驚異目光。不得不說黃俊明在民心上面下得功夫還很有成效的。。
在世人面前,儒是士,是光宗耀祖,是躋身官場,談古笑今。道是凡,是御氣行善,是無所不在,福澤天下。
至於佛。。。除了那些虔誠的佛徒之外,恐怕沒有多少人記得在意佛教和和尚的存在了。再加上這和尚們近年來少在世間走動,大多龜縮在廟裡吃齋拜佛。街面上突然出現一個光頭披著袈裟拿著禪杖的和尚。怎能不讓人用異樣的目光去注目?
也不知是該說民眾們思想觀念轉變的快還是民眾們太實在,或許兩者都有。往往被大眾所記住的是能給民眾的生活帶來好處的,或者說是能一直持續影響著民眾生活的。或是在常人眼中覺得遙不可及的崇高的值得敬仰的。相反,那些不顯山不漏水,漸漸消失在民眾眼中的東西,也用不上多少時間,便會在民眾的記憶中慢慢變淡。現在的佛教,正是如此。
“長捷法師,小僧有點想法。不知道法師又沒有時間能聽小僧淺談一二?”慧原和尚對著正欲獨自離去的長捷法師說道。
這慧原和尚在天仙宮研究道家典籍,並將道家典籍中的一些概念融合在了他所理解的佛教理念當中早已有了小成。只是天仙宮缺少一個對佛家熟知到極點的和尚來印證他的想法罷了。
而長捷法師本就是佛家有名的大德之一,對於佛家教義相當的熟知,同時又有一套對佛的理解,有這麼個佛家大能參與到自己的“佛理”研究上,對於慧原來說,可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長捷法師對於慧原的做法還是有點了解的。雖然對慧原和尚的這種借道興佛的事情稍有不逞,但佛家如今這個樣子,慧原這麼做也是正常。沒準,過了幾十年慧原這個思想能給佛教留下一點種子呢,所以長捷放下心中的不快。跟著慧原研究去了。
慧原什麼想法,黃俊明心知肚明,對於慧原的借道興佛的想法顯得有些不屑一顧,畢竟借的越多,思想越貼進道教,到時候在想**出去,就是難上加難了,現在慧原的做法在黃俊明看來也只是加快佛道融合的程序而已。自然不用太過擔心。
既然慧原有想法,那就讓他自己折騰去吧。黃俊明對於這,倒是信心十足。
如此。長捷法師也不急的回洛陽了,跟著慧原在天仙宮住了下來,不得不說這兩人的心理素質還是很好的,起碼身處在千多人的道觀當中,這倆和尚竟然沒覺得不自在。反而還有點怡然自得的模樣,這種“心境”讓人敬佩。
貞觀二年四月末,大唐京畿的氣氛顯得有點躁動,這早春已過,卻不見有幾滴雨水降下來,已經將種子種下的農民們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當然除了農民之外。官宦,地主的內心也有些忐忑,按照以往的經驗,這四月還不下雨恐怕是要來大旱了。雖說這筒車早都在去年的時候普及,可是畢竟還有些田地遠離水源不是?
再說了,這農業又是大唐的基石,無論是什麼家境,什麼職業,每個人的名頭下面都是有那麼幾塊田地的。而且這田地又是很大的一個收入來源,怎麼能不讓大家焦急?
漸漸地,除了京畿地區,關內道、河南道、河北道、河東道、隴右道、山南道、大唐十個道就有六個道相繼發出了旱災的快馬奏摺,直入長安。
有大旱必有大蝗,這是用千百年驗證的事,雖說在這過去的兩年裡人們早就知道今年會發生蝗災,但這旱災一來,哪怕是準備再怎麼充足,也顯得有些慌亂。
稍有經驗的老農揭開一片乾裂了的地皮,“忽”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