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業和萬雷私下來報,說左威衛七軍都尉都搞定了,現在就等張仁願一走人,就再去拉攏程伯獻等人。這兩天實打實的套近乎了許多,攀上了關係。
秦霄心裡暗自歡喜。
大年初三,朔方軍拔寨而起,朝南進發。剛剛走出不到百里,離靈州都還有百餘里路程,朝廷的聖旨到了!
張仁願心頭微微的驚異:怎麼這時候有聖旨下來?
軍中擺開了陣勢,面北支起了一個臨時帥帳。張仁願就領著秦霄等一眾將軍接旨。
前來宣旨的是個五十餘歲的老太監,石板一般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木訥而又尖銳的念道:“愛卿張仁願,為國禦敵,築起受降城勞苦功高。朕加愛卿特進(升為二品)食邑五百戶。另授北庭都護府大都護,守備突厥突襲。愛卿秦霄,身先士卒大敗突厥,朕心甚慰,加愛卿為冠軍大將軍(三品,武散官)授洮州大都督,以備吐蕃來襲。國家正當用人之際,望二位愛卿休辭勞苦,即刻赴任。朔方大軍,由張仁願帶走一萬騎兵前往北庭都護府增兵佈防。其餘人馬,朕已派兵部侍郎崔(氵是)前往接領。大小將佐和軍士,回朝之後朕另有封賞。欽此!”
張仁願頓時大驚失色,警覺的看向秦霄,只見他也是一臉的怒氣和惶然。二人硬著頭皮接下了聖旨,宣旨太監甕聲甕氣的說道:“二位大將軍,請即刻準備。崔大人已到靈州,靜候二位大將軍。”
張仁願忍氣吞聲說道:“有勞公公,請帳後歇息。”
“小人事情已經辦成,就不叨擾二位將軍了,告辭!”
說罷,老太監就帶著幾個親隨千牛衛,跨上馬兒揚長而去。
張仁願抓著聖旨來回看了好幾遍,老臉上已是有些怒氣,眉頭也皺了起來。秦霄看著他的情形,很是有些於心不忍想告訴他實情,但終究還是忍耐了下來,走到他身邊輕聲勸道:“大帥,我們當將軍的,遇到這種事情也屬正常了。大帥還好一點,好歹還是坐鎮一方的大都護、封疆大吏;秦霄都被貶到窮山惡水的劍南道洮州去了,還不得帶上一兵一馬……”
張仁願面色難看極了,忿然低聲說道:“卸磨殺驢……定是韋后與武三思那些奸人的主意!老夫真恨不得!……”
說到這裡,張仁願生生的打住,長嘆了一口氣將聖旨捲了起來:“聖意難違呀!也罷也罷,我這把老骨頭,就再到邊疆去坐守兩年吧。大不了馬革裹屍而還。老弟,你也看開著點。你畢竟還年輕,沒什麼大不了的,總會有翻身出頭之日。”
說罷,張仁願還很是慈愛的拍了拍秦霄的肩頭,語重心長。
二人整頓兵馬,朝靈州而去。聖旨的事情迅速傳遍了朔方軍,頓時引起了一股很大的騷動。張仁願在朔方軍中的威望已經是無人可及,秦霄更是無可替代。現在主帥、大將軍都被調走,眾多將軍和士兵胸中的怒怨已是忿忿難平。
到達靈州,張仁願特意將大軍停下,還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讓大家‘稍安勿躁,一切服從朝廷安排,聽從皇帝的旨意’。秦霄心中暗自唏噓:張仁願,的確是個忠臣良將……
()
靈州城外,拉起了一個大帳,擺著一個案桌兒。百餘名千牛衛環伺四周,一個身著華麗皮裘的男人端坐在帳中擺足了威風,靜靜的等著朔方大軍。
秦霄和張仁願二馬向上,將那個前來接掌軍權的崔(氵是)看了個清楚:眼大唇厚方框臉,細長的鬍鬚頗有幾分文雅,乍一看起來還不那麼令人討厭。但秦霄一想起他附逆武三思謀害張柬之等人,還補上自己的缺兒到兵部當了侍郎,眼下又來篡奪自己的兵權,心裡就沒來由的有些火氣,左右看他不順眼。身後的李嗣業、萬雷和程伯獻、王易從等人,也恨不能衝上前去將他拿下,生撕成幾片才解恨。
第四卷 萬里黃沙 第288章 戰鼓隆隆
崔湜看到張仁願和秦霄上前來,忙不迭的出帳迎了上去,拱手一長揖拜了下去:“大帥,大將軍,崔某在此有禮了。”
張仁願下了馬,勉強擠出一些笑容:“崔大人,客氣客氣!”
秦霄也下了馬來,隨口應付了幾聲,算是打過了招呼。
崔湜看了一眼二人身後的那些將士,個個一臉的怨怒,不由得心裡一陣發怵,連連說道:“大帥,大將軍,崔某人也是受朝廷指派而來,並非出自本意呀!望大帥和大將軍對手下將領都說一說,免得他們對崔某心存芥蒂,到時候譁變就不好辦啦!”
“崔大人,你這是什麼話!”
張仁願面冷如霜,沉沉說道:“我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