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雖然明知道不會有電話打進來,但看著這些自己熟悉的東西,讓張知秋有一種自己還活在人世的存在感。
不過,這次張知秋不但猜錯了,甚至還小小地驚訝了一把。
霍小玉今天一上午都有些心緒不寧,就連用最能靜心地蠅頭小楷抄寫了三千字的“新三字經”,也還是未能讓自己如往日般氣定神閒下來。
練功打坐就更是不敢了,師傅和哥哥都曾說過,如果心神不寧,最好是不要勉強行功,那樣“走火入魔”的可能會很大。
真是奇怪,這“新三字經”也不知是哪個大儒所寫,有些觀點,似乎與霍小玉既往所學可謂是大相徑庭,但霍小玉也不敢就此肯定自己就是對的。
畢竟自己讀書不多,而這本“書”又是如此地豪華精美,絕非一般普通人所能刊印出來的,自己又怎敢胡亂質疑、造次。
早飯吃的很好,也很飽。
霍小玉有時真是感到非常的奇怪,隔壁的張府怎麼就能做出這麼多風味獨特的飯菜來,而且會有那麼多在市面上見不到的好東西來供他揮霍……
這話可不是自己說的,也不是哥哥霍建華說的,而是來自於據說已經走遍天下、吃遍寰宇、識遍異寶的、大明朝最見多識廣之人鄭和鄭公公。
當然,這些肯定也與張府的那幾個廚師、下人無關。
其實不止是霍小玉,京師裡的很多人在吃過或是聽說過張府的家宴之後,都曾經打探過張府幾個廚師、下人的來頭,但他們的履歷都很簡單,基本上都是以前犯官的家奴,透過官府發賣給張府的。
張府經手人就是張知秋那個神秘地丫環林仙兒。
前些時,還有據說是曾見過林仙兒沒戴面巾時的相貌之人稱,她的面孔就像是夜叉轉世,可怕地很,但這些天卻也不再有這類說法風傳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而且,據說是透過多方落實,張知秋平時的飲食也並不由張府下人打理,而是由林仙兒親自負責;他們兩人單獨使用主宅的大廚房,並不與張府的其他僕人混用。
真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對張府和張府的事感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張府還有兩個特點一直為京師這些知道他們家的人所津津樂道:一是張府沒有女傭,連丫環也沒有一個——至於林仙兒,現在是沒人把她視為張府下人的。
二是張府所提倡的“一日三餐制”。
據說這是由家主張知秋親自吩咐過的,在飲食方面,張府的家人們是整個京師家僕界、家將界、甚至還有更高層地清客界最讓其他人所羨慕的。
張府下人們的伙食之好,也就只有是達到將軍、尚書這一級別地勳貴府裡,那些高階家將、管家、清客之流們才堪堪有的一比——早飯之外的兩餐見肉,竟然只是張府下人們日常的伙食標準!
這讓京師這些勳貴府中的普通下人們簡直嫉妒的要死,一般他們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才能分潤一二,哪裡能如張府這般根本不限量地敞開來吃——就是一般級別稍低些地官員小妾,也是享受不到這般待遇的。
話說,在整個古代歷朝歷代中,大明朝地官員薪俸是最低的——低到你不去貪汙受賄就不足以餬口維生的地步。
明朝有名地清官海瑞,官至尚書,他五歲地女兒就是因為家窮吃不飽飯,接受了別人給的一個餅子,被海瑞親自關起來餓死的。
而海瑞死了之後,家裡窮的更是連給他買棺材的錢都沒有,甚至還揹負有他人小額外債……
這就是明朝公務員地工資水準——海瑞那可是國家地部長!
現在京師的各大宅門裡話題最熱的,就是猜測張府究竟有多有錢。
最早是在前些天,張知秋出手就送給順天府總捕頭霍建華家的小丫環梅蘭老大一根“精鋼母”,轟動了京師九城,前前後後不知有多少人盯著這塊“精鋼母”盯的眼睛充血。
只不過因為人人都有些忌憚“海外仙山”地偌大來頭,連帶著也沒有人敢對霍家就此用強,否則只怕霍建華早已“主動”奉獻給哪位大佬了。
唯有例外的是那個慶壽寺的道明和尚,前些時幾乎是每天都要去霍家準時“講經”,直到後來燕山雙煞伏屍鼓樓大街之後,這才突然銷聲匿跡。
不過,當時大家的主流看法還是認為,可能是張府主人張知秋就喜歡褻玩這類**女童,故而才如此一擲千金、出手大方。
所以後來就連霍小玉也聽說,有許多家豪門已經準備好了多個如梅蘭般大小的美貌妙齡女童,都只等著張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