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新月異,科技、修行兩大體系快速發展。
人類個體實力和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相對來說,因為個體實力增強,繁育能力相對減弱,地球人口的恢復速度並不是很快,再加上已經成功在火星開闢了殖民空間,所以,陸地上依然有十分之二左右的區域處於巨恐等巨獸的統治之中。
廣袤的大海之上,也依然有很多區域比較危險。
華夏科技發展最快,而且,華夏跟世界最強的幾股勢力,古埃及遺族和天竺孔雀王朝都有著良好的邦交,真要攜手合作,絕對能取得更強的主導權,能征服更多的大地。
但是在方雲的建議下,世界各國在恢復交通之後,就刻意留下了大片的荒蕪之地,讓大夏紀的生物和巨恐生存。
極北冰洋也劃給了海族,人類艦船禁止駛入。
當然,北望塔附近,依然是人類的海域,成為人類在極北冰洋最重要的壁壘。
人類已經能夠殖民外星,並不缺生存空間。
從物種多樣化去考慮,在沒有生存威脅的情況下,給予海族和恐族生存空間,利大於弊。
海族和恐族的存在,雖然是威脅,但同時也是人類不斷進步的不懈動力。
感知到方雲的態度之後,恐族智慧群體開始有意識跟海族接觸,求得海族同盟,為自己的種族爭取更多的利益。
而此時,海族已經早先一步跟人類達成協議。
在方雲和珊瑚的促進之下,大夏三十年的時候,第一座雲院附小在海族龍宮建成。
大夏三十五年,雲院本院招收了第一批海族學員。
傳說中的,頂著魚腦袋的學生,出現在了雲院之中。開創了大夏紀的天空下,異族參與人類社會的先河。
華夏文化的特點,就是包容永珍,兼收幷蓄。
地球文明即將踏入星際,生存空間、生存資源的壓力得到緩解,都是誕生在地球的智慧種族,人類將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帶領地球異族向星際進軍。
有意思的是,那些智慧恐族都空前畏懼方雲,從來不敢在方雲面前露面,有什麼合理訴求,都是透過海族傳話。
總體來說,地球的大局相當穩定,人類為主,海族恐族為輔的基本格局成型,當然,區域性的戰鬥和資源之爭,依然不可避免。
怎麼對待沒有誕生智慧的恐族和海族群體,人類和兩族必須長期磨合之後,才能形成一些共識。
地球發展很快,大夏紀時間還短,很多問題都需要在長時間的發展之中去磨合去解決。
而方雲的時間已經不多。
大夏紀三十五年,實際就是落日之戰後的三十五年,此時,距離霍銀約定的五十年之期已經只有五年。
星空已經在向方雲招手。
留在地球的時間已經不多。
方雲已經在開始為自己離去之後的後方雲時代開始佈局。
人類目前在地球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方雲的無上戰鬥力。
一旦方雲離去,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上,人類是不是依然能夠保持這種絕對優勢,怕是很難說。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方雲採取了懷柔政策,將海族和恐族納入到了人類的管理體制之中。
海族上層,海中三皇,都跟人類,尤其是方家有了深厚的感情,這是方雲保證人類安寧的重要一步。
僅僅只是這樣,其實還不夠。
如若方雲走後,地球人類沒有足夠的威懾力,遲早一日,海族和恐族可能會反客為主。
要知道,為了地球文明的未來,此次前往無垠虛空的可不止方雲一個,還有萊達姆和凰三。
一去,就是人類頂尖的三大精英,人類實力必然大損,堪稱是人類最為危險的時候。
方雲必須留下足夠強的威懾力量,確保人類的大局穩定。
大夏三十五年,方雲到了一趟華夏京城,見到了越發精神矍鑠的人皇,相談甚久。
此後,人皇和方雲共同出現在泰山,招來了戰狼眾。
落日之戰,戰狼戰損相當慘重,最後時刻,如若不是方雲拼盡全力,燃燒自身,燃燒帝舟相保,戰狼眾怕是都會隕落在虛空之中。
五百精銳戰狼參與落日之戰,一戰之後,從虛空返回地球的戰狼,不到三百人。
不過,落日之戰雖然無比艱辛,無比兇險,但也是巨大的機緣。
金烏乃是純能量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