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明達堅決買入同仁堂。
。▲虹▲QIAO書吧▲
第51節:曲折投資路(7)
2003年,香港仍然在努力擺脫1997年金融風暴、2001年網路股泡沫破裂所帶來的影響,這些經濟問題導致香港股市也非常清淡。這其中有一個有趣的例子,當時劉明達投資香港股市採用滙豐的交易系統,這個系統與國內的交易系統有個區別,如果你下單委託,就可以一直放在那,你今天下了單,如果不撤單,一年之內都有效。即便如此,有時候下了單子,一個星期都成交不了,所以可以想象當時那個市場的清淡程度。那次劉明達買了300萬股同仁堂,也是花了很久才最終成交。
透過清淡的交易,劉明達也看到了香港市場的進步。香港市場的投資客並不像國內市場的股民那樣頻繁做交易,而是認為如果一家公司值得持有,那就一直持有,直到有合適的價格、機會才會出手。
雖然買進了同仁堂,但按照當時劉明達的想法,並沒有期望在這隻股票上獲得暴利,買進時想法十分簡單,就是認為只要股價足夠便宜,肯定會有所回報。本來劉明達買入同仁堂時每年只想賺8%,但是市場給了他這次正確投資以高回報,進入2004年,同仁堂一路上漲到8元多,一年左右的時間翻了一倍,這在當時的熊市中是非常難得的。就在這個價格區間,劉明達毫不猶豫賣掉了所有的同仁堂。
目前同仁堂股價已超過20元,在劉明達賣掉的價位上又漲了一倍多。就這一案例,以今天劉明達的投資視角而言,並非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但事後劉明達並沒有後悔。劉明達認為,沒有人買進股票後就準備持有3年、5年、10年甚至一輩子,那肯定是騙人的,即便巴菲特也不會如此操作的。2007年中國證券市場廣為人所知的一大事件是,2007年10月巴菲特賣掉了持有一年的中石油,賺了約20億,但巴菲特賣出後,中石油繼續大漲,有人就說〃股神錯了〃。
劉明達是這麼理解長線持有的:只有當一個投資者持有一個股票2年賺了2倍,持有5年賺了10倍之後,這種刺激、經驗才會在投資者的投資經驗上形成自我加強。例如在熊市中,因為集體性恐懼,很多有價值的股票就會被低估,這時候是買入便宜貨的好時機。同仁堂就是一個熊市中好公司被低估的例子。但股價便宜、價值被低估依然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尺度,這需要根據不同的公司區別對待。
馬鋼是劉明達在香港市場操作的另外一個案例,劉明達買入馬鋼時其股價只有3毛錢,而是時,馬鋼的每股淨資產就有2元錢。劉明達認為,當時馬鋼的股價的確很低,因為鋼鐵是週期性行業,市盈率低,股價低是經常的現象。而劉明達在買入馬鋼時,只是認為因為價格超低而風險較小,但並不期望馬鋼能從3毛錢漲到超過2元錢。在劉明達買入馬鋼半年後,馬鋼股價一度漲到1元錢左右,近3倍的收益,劉明達毫不猶豫出手了。而此後不久,馬鋼又從1元錢跌回3毛錢。
從一個案例中,劉明達得出結論,公司的淨資產不足以評估一個公司的價值,包括股價。而事實上,直到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依然以淨資產作為評價公司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劉明達認為,這可能會產生一些錯誤。
〃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最核心的是要看這個公司給股東帶來多少回報。比如,你花了鉅額投資,在南極建一個高樓大廈,或者建個別墅,建這些別墅會花很多錢,但它們有商業價值嗎?沒有,賺不到錢,從投資角度這個投資很失敗,即便你投了10億,現在5億賣出也沒人要。所以,以公司淨資產來評價股價高低是很荒唐的。〃劉明達說。
←虹←橋書←吧←。
第52節:曲折投資路(8)
劉明達認為,真正的價值投資是要有長期股東回報的積累。同仁堂有良好的持續經營記錄,股東回報也很穩定,而馬鋼由於週期性原因做不到這一點。
選股上的經驗也可以延伸到整個中國經濟,劉明達認為,在中國經濟高速成長階段,內需增長既是政策面的需求,也是經濟結構轉型的需求,而且也是實際市場的潛在動力所在。中國本土的消費型企業也必將隨著中國國民的消費升級而不斷壯大。否則,全球500強企業為何紛搶中國市場?
事實上,此時,劉明達已經形成了自己選股的三個基本點:一是尋找被市場低估的成長型公司,尤其是消費類為主;二是公司必須有良好的持續經營記錄,並能持續給股東良好的回報,並處在不斷的改善發展過程之中;三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