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教科書”,一部讓孩子可以引以為驕傲的“教科書”。

實際上,這就是告誡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個好榜樣。對父母來說,身教要與言教結合,而身教是根本,言教是輔助。所有父母都應寫好這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

這本《做孩子眼中有本領的父母》將給您一次充實提高自己的機會,會讓您成為孩子的榜樣,成為孩子最可信賴的人,成為孩子眼中有本領的父母……到那時,教育孩子會很簡單。

沒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要做什麼樣的人……相信,您的成功會從這本書開始,您的成功就是孩子的成功。

作 者

2010年1月

。。

1.孩子是父母的鏡子(1)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把父母的面龐、身材、凌亂的頭髮、不合身的衣服、粗魯的言行……照得一覽無餘。想讓鏡子前的自己更端莊一些嗎?那就重新整理頭髮,穿上合適的衣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我們自己改變了,“鏡子”中的我們才會改變。自然,孩子也就能從父母身上獲得有益於一生的東西。

『經典事例』

文天祥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他自小勤奮好學,飽讀詩書,不僅頗有文學修養,更是具有正直、堅韌、清廉等高尚品質。在國家被元兵侵略時,文天祥招集義軍堅決抵制。儘管不幸被俘,但在獄中則大義凜然,終以不屈的精神而慘遭殺害。從而,為我們留下了《正氣歌》、《過零丁洋》等等偉大詩作。

我們可以將文天祥這位可歌可泣的人物,作為一面鏡子,反照一下他的父母,結果如何?文天祥的父親名儀——文儀。此公性格豁達,注重道義,是一位樂善好施的鄉間儒士。文天祥的母親叫曾德慈,其人善良賢惠,知書達理。

文儀酷愛讀書,且興趣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不涉獵。他經常手不釋卷,而且外出時,如果遇到喜好的書籍,即使手頭沒錢,也要典當衣物買來閱讀。每次買來的新書,文儀都要自己先學習,有些許心得都會和文天祥一同分享。不僅如此,文儀還會把書籍中警言佳句摘錄下來,作為文家子弟必須嚴格遵守的準則,貼在家中書齋的牆壁上時刻提醒孩子們要修身立志。

文儀很喜歡竹子,並把書齋修建在自家的竹林中。他欣賞竹子即使在嚴寒冬季,依然蒼勁挺拔的堅強不屈。也經常以此來激勵子弟要有竹子般的品德——堅貞不屈。文儀還特別敬慕古聖先賢的優秀品質,特別是比干、屈原、狄青、岳飛等仁人志士。在他的影響下,那些仁人志士的英雄氣概也默默地滲透在文天祥的血液中。

最終,文天祥在父親的培養薰陶下,成為了一位同樣喜好讀書,並且擁有竹子一樣堅忍不拔氣節的民族英雄。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愧是千古絕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兒女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奮鬥不息!

『教育感悟』

儒家經典著作《孝經》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意思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流芳百世時,不僅光耀了門楣,更是彰顯了父母的德行和對他的良好教育,這就是“孝”的圓滿。

其實,每個孩子都在“顯”父母。孩子身上所有的優點、缺點都完完全全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也許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根基一定相同。比如:一個會用柔和語氣開導別人的孩子,其父母就肯定具備了循循善誘、柔聲細語的特質;一個會大聲頂撞別人的孩子,其父母肯定有大嗓門、善辯的特質等等。所以,作為家長不要驚訝孩子怎麼會這樣讓人感動或者讓人難過,因為正是你才讓孩子自小就已具備了這樣的“潛質”。

在生活中,我們見過有的孩子出生不久就會皺眉頭。我們會納悶:才多大的孩子就會皺眉頭?經過觀察,原來孩子的父母有皺眉頭的習慣。這時,我們會說:“這孩子,骨子裡都帶著他父母的習慣。”沒錯,是“骨子裡”就帶著的的。那麼,“骨子裡”是哪裡?就是懷孕期間。所以,與其說剛出生的孩子是一張白紙,等待著父母作畫,不如說,從懷上孩子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就開始拿著“無形的畫筆”作畫了。那麼,孩子一出生,就等於爸爸媽媽把尚未完成的畫呈現給大家了,爸爸媽媽們看到了嗎? 。 想看書來

1.孩子是父母的鏡子(2)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父母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