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1部分

三個老頭兒至此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世上地糧食居然還有不能做種的,心下都是將信將疑;但有如此高產那也是聞所未聞——即便是張知秋口中地“低產”,那也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產量了;當下都是滿口地應承下來。

其實要說高產的農作物,那就不得不提土豆。

在張知秋的印象中,在現代土豆的畝產量號稱有突破萬斤的;這個雖然不知真假,但畝產四、五千斤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

而且與玉米相比,現代土豆對於土地、氣候等的要求更低,也更易耕作。但到底要不要同時引進,張知秋轉念間便決定暫緩——最起碼今天是不再提及了。

在歷史上,土豆也是在明朝末年才傳入中國沿海的;但是17世紀的土豆由於沒有經過基因改良;只能生長在與其原產地安第斯山脈氣候型別相似的地方;別的地方即使種植土豆;產量也非常低;質量也不好。

由於中國沿海的地勢氣候跟安第斯山脈相差太大;所以當時引進的土豆產量、質量都非常低;所以根本競爭不過本地農作物。

歷史上,中國大規模種植土豆,已經是在清朝中後期;因為直到那時歐洲已經培育出了適應各種氣候的土豆了。

張知秋還知道,明末的時候,因為強行推廣土豆的種植,國內還曾激起過民變——這期間的是是非非,恐怕卻也不僅僅是因為口味、產量什麼的那麼簡單了。

酒桌上談論地事情太過於驚人,以至於大家對於今天的酒菜都有些食不知味的意思,甚至就連張知秋從饅頭山捕來的那條鯨魚,都沒能在第一時間引起眾人的“警覺”。

不過,好東西總是會發光的,在談完玉米之後,周大同卻是第一個提及了桌上那個大盆中所盛的物件。

“這個是什麼東西?很好吃啊,以前怎麼不見你拿來待客啊”周大同一邊大口地吃喝,一邊瞪著眼睛討伐張知秋。

“哦,這是新鮮的魚翅——以前還真是吃不著這東西,這也是府裡第一次吃這麼新鮮的魚翅,這可是我直接現從鯊魚身上割下來的啊”

張知秋嘴裡說著,手上也不落人後的進去夾下一塊肉來。

以前不是沒吃過魚翅,但那卻都是炮製過的乾貨,而且分量也只有那麼一點點,哪裡能夠象這麼吃豬肉般用盆子來放。

三個老頭子聞言,不約而同地一起衝張知秋瞪眼:魚翅他們也都吃過,但這現割的魚翅卻是連見都沒有見過的,而且這味道也是大不一樣的啊

話說到這裡,這酒也立刻喝不下去了,三人一定要先去看看這“被現割”的鯊魚——這海中霸王的大名他們全都聽過,但長什麼樣子,那就是連做夢也沒有個參照物了。

當見到那條長達三米地、奄奄一息地大白鯊的時候,就連張知秋也都有些奇怪它的頑強了:它身上的那一刀還是張知秋親自下手的,因為這個大傢伙當時太過於蹦跳的瘋狂,張知秋還不得不先使了一頓拳腳讓它昏死過去的。

原本張知秋以為,自己那一通足可“開山裂石”地拳腳是早已將這條鯊魚打死了的,但現在他看著那浸泡在自己血液中呲牙咧嘴、且尚有餘力搖頭擺尾的大白鯊,卻實在是有些無言的緊。

這一餐飯前後都吃了有兩個多小時了,這條鯊魚竟然還是如此頑強地撐著不肯嚥氣——這也提醒了張知秋,如果是要從饅頭山引進物種的話,那著實是要慎之又慎的。

這也實在是太過於強悍了

因為這條鯊魚太過獰惡,當時那些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巨魚的張府廚師們竟然是無一敢於下手,甚至很多人當場就嚇得坐到地上的也不是一個。

不過,唯一讓張知秋感到有些意外的是,竟然連林仙兒如此武力值超強的牛人,居然也是瞻前顧後地咬牙切齒,最後還是不得不由自己來親自“獻醜”。

張知秋當時做的到是乾脆利落:手持借來的 “誅仙劍”,捏著劍訣手起劍落,只一劍便砍下來鯊魚的一整塊魚鰭,直接讓人拿去清燉

圍觀的家人們當時便是四散而去,幾乎個個都是面如土色,對於自家主人的敬畏之情,就此直接登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也算是此事地一個意外的收穫。

事實上,經此一事之後,在後來林仙兒整頓府內秩序的時候,根本便沒有遇到她想象中的任何阻力,究其源由,卻是那些“新人們”在今天見識到了這條大白鯊的緣故。

三個老頭子就不用提了,即便是之前沒有被“龍裔”嚇到過的王有才也是當時便臉色大變;至於老國公和周大同,如果不是那盆魚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