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地球上生物的保護傘”。
臭氧空洞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1985年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大範圍的臭氧遭到破壞,目前南極臭氧層空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北美大陸的面積。臭氧層空洞威脅人類生存,經科學家研究;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線就增加2%,人的面板癌就增加3%,還受到白內障、免疫系統缺陷和發育停滯等疾病的襲擊。若臭氧層全部遭到破壞,太陽紫外線就會殺死所有陸地生命,人類也遭到“滅頂之災”,地球將會成為無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可見,臭氧層空洞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了。
臭氧空洞的形成探源
出現臭氧空洞的原因有種種解釋,歸納起來有三點:其一,宇宙高能粒子簇射破壞了臭氧層。其二,化學反應引起臭氧耗損造成臭氧空洞。臭氧層出現空洞是由於工業化產生的氟氯化物(氟利昂)引起的化學反應造成的。其三,大量廢氣的排放使臭氧層出現空洞。專家指出,近年來由於在同溫層飛行的噴氣式飛機和火箭、導彈日益增多,將大量廢氣排放到高空,臭氧遭到耗損,若不採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嚴重地破壞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將會越來越大。
………【32、宇宙從何而來】………
科學上把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的物質總稱為宇宙。宇宙是一個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宇宙宇宙的形成一直是一個奧秘,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那麼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形成的穩態說
即使在發現宇宙正在膨脹之後,很多科學家仍然堅持若干世紀以來的觀點,認為宇宙除去一些細微部分外,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同時,宇宙不需要一個開端或結束的想法也沒有被人們放棄。宇宙在任何時候,平均來說始終保持相同的狀態。有科學家提出這麼一個觀點:宇宙中的物質密度維持不變的原因是物質正以恰當的速度不斷創生著,這一創生速度剛好與因膨脹而使物質變稀的效果相平衡,所以,這種狀態從無限久遠的過去一直存在至今。穩態理論非常肯定地預言宇宙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然而正因如此,它很容易遭受觀測事實的質疑或反駁。穩態理論所要求的創生速率很小,每100億年中,在一立方米的體積內,大約創生1個原子。當宇宙背景輻射被發現後,穩態理論基本上已被否定。
宇宙形成的大爆炸說
大爆炸說認為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才成為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33、浩淼宇宙的中心】………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繞著太陽旋轉;銀河系也有中心,數以億計的恆星也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那麼,宇宙是不是也有一箇中心呢?對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居然有著兩種絕然不同的觀點。
宇宙沒有中心
一派科學家認為,因為宇宙的膨脹一般不發生在三維空間內,而是發生在四維空間內的,它不僅包括普通三維空間(長度、寬度和高度),還包括第四維空間——時間。假設宇宙是一個正在膨脹的氣球,我們就住在這些點上。如果宇宙不斷膨脹,也就是說氣球的表面不斷地向外膨脹,則表面上的每個點彼此離得越來越遠。其中,某一點上的某個人將會看到其他所有的點都在退行,而且離得越遠的點退行速度越快。假設要尋找氣球表面上的點開始退行的地方,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它已經不在氣球表面上了。宇宙開始膨脹的地方是在過去的某個時間,即億萬年以前,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可以獲得有關的資訊,而我們卻無法回到那個時候。
因此,宇宙看起來應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