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的湖南儒將。其實,洪秀全如果能按朱元璋的九字真言發展實力,使清軍誤以為是普通匪患而放鬆警惕,躲在天地會起義的背後暗中積蓄力量,把金田團營式的精銳武裝十倍擴大,在建立相當穩定的地方政權後再舉義旗,號令天下,雖不敢說穩得江山,至少長江以南,不復為清廷所有。洪大全就曾提出過:“區區一點地方,不算什麼,哪有許多稱王的?”可惜忠言不為洪秀全所納。
太平軍也曾短時間的佔領過一些城市,卻始終無法建立一個像樣的政權,只能將物資盡納聖庫之後,一走了之。究其原因,在於太平軍高層沒有大政治家,中下層又沒有“才堪治民”的後備文官,無法建立有效率的政治體統。太平天國的事業沒有知識分子參與,只有一群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農民天才,這是太平天國在政治上蹩腳的原因。“才堪治民”的,前期只有馮雲山,後期只有李秀成,這二人的主要精力卻都用在了打仗上(世稱李秀成為名將,筆者卻尊其為大政治家,忠王的成就,在於其高明的統戰手段和理民之幹,打仗還未必及得上曾國荃,筆者會在以後章節細說)。中國曆代政權,各級文官主要從儒生中挑選,儒生無疑就是古代中國的預備役文官。洪秀全一心與孔孟為敵,不許士人讀孔孟之書,自然把所有的知識分子排斥在了政權之外,甚至視為太平天國的敵人。不能獲取士人的擁護,自然就任命不出那麼多的中下級官員。據載,洪秀全在湖北開科取士,以對對聯做試題,有舉子對曰:“三皇不為皇,五帝不為帝,我主方是真皇帝”。洪秀全竟大喜,竟欲以女相許,後為楊秀清所阻。如此爛對聯,洪秀全居然得之大喜過望,太平天國文士之缺乏,可見一斑。
一個爭霸天下的政權,必須在佔領區恢復生產、發展生產、招徠民眾,再從佔領區獲取源源不斷的賦稅和士兵。要有效控制佔領區,自然需要各級行政官員,太平天國無可奈何,只能採取涸澤而漁的補給方式,不但低效而且極容易引起民眾的反感。洪秀全一心反對孔孟的政策可謂是太平天國最大的敗筆。除蒙元外,歷史上鮮有不與讀書人合作而取得政權的。
太平軍前期得失(2)
冷兵器時代,戰鬥中都是殺傷少,擊潰、俘虜多,要擴大軍隊,俘虜是最佳來源。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對峙前線損失的兵員,大部分靠韓信俘虜的齊國人補充。洪秀全對滿清的仇恨太過刻骨銘心,前期太平軍基本做到了不擾民,對官兵特別是旗人卻實行格殺勿論的方針。這項缺乏靈活性的政策十分愚蠢,斷絕了清朝官兵投降響應的可能性,逼得清朝官員寧願戰敗自殺也不投降太平天國,許多可以避免的戰鬥演變成慘烈的血戰。清廷無道,不少官兵並不樂意為其賣命,是完全可以爭取過來的,洪秀全僵硬的政策把他們推到清廷一邊,是異常可惜的。攻陷武昌後,楊秀清下了止殺令,接受官兵投降,但滿族人依然不在赦免的行列。洪秀全以漢族的正統政權和民族解放者自居,本來是一著妙棋,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化清朝內部的漢族勢力,但最後又出這麼一著臭棋,令人扼腕嘆息。
孔子談夷夏之辯,有段精闢論述:“夷狄自入華夏,守華夏禮儀,則華夏之。若華夏入夷狄,守夷狄之禮,則夷狄之。”民族的分別並不在血統上,而在於文化認同,比如在美國,並沒有一個所謂純正的美國血統,人們依然可以從對美國的普世價值的認同上劃分美利堅民族。洪秀全自我標榜為漢族的救世主,將其領導的戰爭詮釋為一場民族戰爭,但漢族是什麼?漢族就是敬天法祖、耕讀為業的農耕民族。洪秀全不認同漢族固有的儒家文化,自然也就使自己這個漢族解放者的身份不那麼站得住腳。在有的人眼裡,清朝和漢族同文同祖,勉強可以算作一家子,洪秀全打倒傳統,學習洋人那套宗教,卻是一個流著漢人血統的外夷。洪秀全以拜上帝教起事,自然可以堅持拜上帝教在政權中的核心地位,他所不應該的是,把拜上帝教在自己的佔領區內強加給所有的群眾,迫使他們放棄傳統文化。曾國藩的《討粵匪檄》裡,不談滿漢之別,只號召保衛傳統文化,一下點中了太平天國的死穴。###教的穆罕默德就要比洪秀全靈活得多,他規定非穆斯林的臣民只需要多繳稅,就可以堅持自己的信仰。這為其統治消除了許多反抗,###教在此基礎上站穩了腳跟,再逐步推行同化,很快就建立起璀璨的###文明。
洪秀全還推行如解散家庭、廢除私有的社會改革,這是一種超越歷史的舉動,自然遭到各方面的反對。臺灣學者南懷謹說,太平天國把政治和那套清教徒般的宗教攪在一起,註定沒有好結果。在中國,用宗教摻和政治必然要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