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於是,席書帶著疑慮和希望,來到了龍場,見到了王陽明。

二人當年在京城時也是同僚,雖說只是見面打招呼的那種,但在這裡相遇,還是倍感唏噓。

稍事寒暄,席書就直奔主題,請教朱陸異同。

席書知道王陽明推崇陸九淵,反對朱熹,這麼問說明他還是懂一些的。

他望著王陽明,等待他的黃鐘大呂,侃侃而談。

王陽明只有一句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必外求。

席書目瞪口呆:聖人可以不學自成?

邱如白“愛”上梅蘭芳還有一個過程呢,席書一時半會又如何領悟王陽明早已思索了三十年的問題?

於是,似是而非的席書回去消化、反思。

第二天再來,王陽明舉了禹和稷的事例,席書又帶著感悟和迷惘回去琢磨。

如此往復四五次,席書終於豁然通達,成為陽明悟道之後第一個受教之人。

對陽明五體投地的席書從此成了祥林嫂,逢人便激動地說:聖人之道,重見於今!

回到貴陽,席書和毛應奎一道,建立了貴陽書院,廣擇學子,延請陽明設席講學。

王陽明的時代到了。

當年陽明在京城講學,風頭完全被李夢陽一幫文藝青年蓋過,門可羅雀。而此刻,自己卻在貴陽重放異彩。人生真是福禍相依,如果不是上疏營救戴銑,便不會貶謫貴州,不貶謫貴州,便不會在這貴陽書院講學,更不可能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千古妙得。

文章憎命達,想贏得最多必須先學會怎麼輸。

如果要撰寫一篇獲獎感言,便是感謝CCTV,感謝MTV,哦不,應該是感謝劉瑾,你打了我三十廷杖;感謝吏部文選司的同僚,你們廢寢忘食,群策群力為我挑了龍場這塊蠻荒之地。沒有你們,我不可能悟道。

誰毀了王陽明的孤單,誰就毀了王陽明。

當然,最應該感謝的還是席書,他的知遇之恩成就了王陽明。

不要被歷史故事所欺騙,伯樂相馬這樣的美談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它極少見,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去讀讀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體會一下他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措辭,你就能明白,一個有才華的人,想要得到大人物的賞識,甚至是接見,都是一件多麼難的事!

從這個意義上說,席書不簡單,功莫大焉!

在貴陽書院的日子裡,陽明以其貫通儒釋道三家的學識,深刻的思想,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莘莘學子,也使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在貴州一帶漸行流傳。

陽明天生就是教育家,他的教學方式是輕鬆活潑的,帶著學生遊山玩水,隨處所得,隨處指教,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但同時,他對學生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

在龍岡書院時,他就要求學生務必做到: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如今,又將這四條帶到了貴陽書院。

王陽明認為,不立志就不可能勤學,不勤學志也無法成就。為人處世,不可能無過,但應有過必改。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但你儘量讓更多的人滿意。同時,不僅自己向善,還要幫助他人向善。但責人向善必須注意方法,使人樂於接受,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在龍岡書院和貴陽書院拜陽明為師的弟子(包括席書)可以統稱為“王門一期”。

。。

32 千古奇文《瘞旅文》

夏去秋來,陽明在自己的舞臺上春風化雨,一點一滴地影響著貴州的學子,早已忘了自己身處化外之地。

這天,一個來自京師的吏目,帶著一僕一子途徑龍場,去遠方赴任。

吏目是官府中幫忙處理公文的從九品的小官,放到現在就是一個小科員。

這幫人工作壓力大,工資也不高,到網上喊喊冤立刻就會遭到網友的圍剿,總之是一個可悲的小角色。

而這個吏目則尤其可悲,頭天晚上還在當地一個苗民家借宿,第二天中午繼續趕路時就掛了,死在道旁。

吏目的兒子守在父親屍體旁邊又悲又急,無可奈何,到了傍晚也掛了。

第三天,有人回報陽明說,發現吏目的僕人也死在了山坡下面,隊伍全滅。

可惜生活不是RPG,死了可以讀檔,可以“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俠請重新來過”。

陽明得知後倍感憂傷,命兩名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