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部分

隊。

幕府軍見狀,紛紛吃驚:“天啊!這就是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一千多人對兩千人,完勝!”

“不愧是上**隊!”

“原來,上**隊,一再強調,要拼刺!這就是拼刺啊!”

“比起火器,西方人僅是野蠻的運用,上國這才是運用火器的藝術!不愧是火器祖宗國家!”

擊敗了天草軍的火器部隊後,大明皇家新軍付出了43人陣亡,107人受傷的代價。

當然了,代價雖然是沉重的,但是這一次血淋淋的戰鬥,卻是充分將操典上強調的戰術,皆是綜合運用到了。

相對於將道子的興奮。

當了一回旁觀者的吳三桂心中默默駭然想到:“原來這才是火器的正確用法!”

大明舊式軍隊,過去與清軍拼火器,火槍對射,結果被韃子冒死衝回來,就紛紛束手待斃,毫無近戰的心理準備。

而明軍用火炮,甚至還不如清軍。清軍的鑄炮技術,是劫掠明軍的火炮工匠獲得。而運用火炮,則更強調集中火力優勢,已經用運用火炮打野戰。明軍在大多數情況下,僅用火炮防守城池。

皇家新軍之所以是“新軍”,並不僅是武器新,更重要的是,訓練、戰術、戰略思想的新。

先進的武器、刻苦的訓練、堅定的思想、浴血的實戰……這一系列的建軍思路,註定了這支軍隊的不凡。

“走了,練兵的機會,已經爭取到了,但是,這裡應該是日本人的戰場,而不是我們的!”鄭芝豹對於兩個年輕將領,提醒說道。(未完待續。)

第二六三章 返航

二月,北九州島的天草軍,被幕府邀請前來助剿的明軍重創,開始放棄了攻略長崎港。佔據長崎、佐賀周邊大片的農村土地。

日本的九州島得名,原因是古時候這裡有九個令制國,分別是——筑前國、筑後國、肥前國、肥後國、豐前國、豐後國、日向國、大隅國、薩摩國。

其中,日向國、大隅國、薩摩國算作南九州地區,而筑前國、筑後國、肥前國、肥後國、豐前國、豐後國算作北九州。

日向國、大隅國、薩摩國這三個南九州地區,曾經被島津家族佔據,在日本戰國末年,島津家最終統一三個令制國,準備席捲九州島。不過,先後遭到了豐成秀吉、德川家康的打擊,島津家為求自保,忍痛放棄了日向國、大隅國的控制權,僅保住了薩摩國這以根本。

現如今日本北九州的動亂,牽住幕府大部分的注意力。島津家暗自積蓄實力,搞小動作不提。

而北九州起義的天草軍,實際上已經佔據了長崎港、對馬島之外的整個“肥前國”。肥前國是北九州的門戶,包含了佐賀縣、長崎縣、對馬島等等地區。由於,地理位置,更利於和朝鮮、中國進行貿易,加上幕府將長崎港列為主要對外港口。使得整個九州島上,肥前國最為富裕。

在對日本的“肥前”、“肥後”一堆地理名詞不感冒,此外。更滑稽的是,一個巴掌大的島嶼,居然分為九個“國”,由此可見日本人視野思維之狹隘。

當然了,這種狹隘的思維,也顯示出此時的日本的分裂主義苗頭非常盛行。在統一的民族意識沒有覺醒之前,許多的日本領主,本能的想要將自己的控制的番地,作為一個“國”進行獨立。這樣一來,原本是一個世襲縣長、村長一般的存在。即可搖身一變成為國王。

且不提。九州島上潛流翻滾,戰雲密佈!

鄭芝豹、將道子、吳三桂等人開始返航。

在返航之前,幕府又簽訂了一份軍火採購協議——2萬隻皇家新軍制式火銃、10萬隻鋼製冷兵器、5萬副棉甲。

這次日本之行,日本對於大明最大的震動。恐怕是大明的武器犀利、戰術先進、士兵勇武。而且。大明長期對於周邊“不徵之國”沒有野心。更使得日本幕府,對於大明上國非常的放心,並且再一次遞交。希望恢復大明藩屬國地位的國書。

日本自古以來,長期是中國的重要藩屬國。

唐宋時期,日本人攜帶大量金銀,在中國學藝,給予了中國人非常良好的印象。試想,一個外國人,攜帶幾億美元的鈔票,到中國來留學,留學期間大量的消費,將財富用於在中國消費,這樣的學生,多半會受到老師的喜歡。由於得到老師喜歡,日本在唐宋等等朝代,被傳授了很多技術、知識,使得日本擺脫了矇昧,成為儒家文明圈的重要成員之一。

日本與中國關係惡化,主要是明朝中期以後。明朝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