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才對,但他想儲存實力。讓左良玉多啃幾口硬核桃。他再上去捏軟柿子,因此還在不急不緩,慢吞吞地爬山。
反而是張獻忠逃命心切,急匆匆地對著他衝了過來。兩軍在山道上打了個照面。都楞了楞。賀人龍顯然沒想到賊軍居然會主動向他衝過來……張獻忠軍則是在想:不好。左路也有伏兵,這是想把我們一網打盡麼?我操你奶奶的,此時不拼。更待何時?
張獻忠對著賀人龍部一指,大聲道:“操他孃的,和官兵拼了……”賊兵已經是背之戰,若是打不過賀人龍部,就無法突圍,勢必是個全軍覆沒之局,此時人人自危,拼命之心升起,一大群悍匪向前撲了出去,張獻忠的義子李定國衝在最前面,旁邊還有三名義子也在領頭猛衝,這三人分別叫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都是兇猛厲害的角色,四名大將不要命的一衝,狹路相逢勇者勝,倒是打得賀人龍連連後退,招架不得。
就在山頂上已經打得一片火熱的同時,山下的李自成部也沒閒著,李自成軍也從溶洞裡鑽了出來,藉著山溝的掩護,緩緩地摸到了李國奇部的附近。
相比左良玉帶的邊軍,賀人龍帶的陝西兵來說,李國奇部的就只能稱為雜牌軍了,其中有相當多計程車兵來自河南、湖廣、安徽等地,統屬不一,號令混亂。實際上左良玉也知道這隻軍隊不能拿來做什麼大事,因此讓李國奇部在山下接應。
此時李國奇正抬頭頭,望著前方喊殺聲震天的瑪瑙山。
山中的深夜是極其安靜的,一丁點兒的聲音也能傳得老遠,更不要說幾萬人喊打喊殺的聲音了,此時從瑪瑙上傳出來的喊殺聲幾乎迴盪在附近所有的山溝裡,聲音在山壁間碰撞所造成的迴音又更增加了這些喊殺聲的激烈程度,彷彿不只是瑪瑙山,連同附近所有的山頭,都在一種痴狂的狀態之中。
李國奇真希望這一戰就能將張獻忠徹底收拾掉,他就可以脫下身上的鎧甲,重新做個太平年間的官兒,每天喝喝茶、罵罵人、欺負一下窮人家的良家婦女,便這樣混過自己的下半輩子。他麾下那群雜牌兵也是一樣的心思,只求著山上的戰鬥儘快結束,張獻忠授首,然後他們再看著李自成、朱八、羅汝才、老回回等人一一完蛋,他們就可以卸甲歸田了。
一名副將走到李國奇的身邊,低聲問道:“將軍,我們要不也要攻上山去,幫左大人一把……”
李國奇搖了搖頭:“就在這裡等著吧。”打生打死的事兒別人去,升官發財的事我來做,這才是為官之道。
可惜李國奇這貨卻不知道,在他背後的山溝裡,李自成部已經開始在悄悄地部署了。李自成親率老八隊,位於中間,左翼是他親如兄弟的大將劉宗敏,劉宗敏當年與李自成一起從米脂出來起義,一直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當李自成不在的時候,闖軍的指揮大權則往往往由劉宗敏來負責,所以軍中之人又稱之為劉總哨。
右翼則是李自成的侄兒李過率領,李過又名李錦,綽號一隻虎,打起仗也猶如猛虎一般,悍不畏死,端的是一條虎將。
兩將一左一右,悄悄地將李國奇部圍了起來,然後派人穿過山溝,向中間的李自成回報說他們已經準備就緒,可以出手。
李自成也不含糊,當即下令道:“上!”
此令一下,李自成背後的一名大旗手立即開始瘋狂地搖晃起一面“闖”字大旗,這名大旗手姓郝,由於專門負責給李自成掌旗,所以又被人稱“郝搖旗”,別的本事沒有,最大的特點就是力氣大,數米長的旗杆,再加上巨大的“闖”字軍度。足足幾十斤重,他卻從到到晚的舉著,不時還搖晃兩下,這份力氣倒是值得自豪。
其實此人也是一員將才,在李自成死後,郝搖旗與李過聯明抗清,被南明封為南安候,改名為郝永忠,多次在湖南和廣西打敗清軍。可惜後來被南明的官僚們排擠岐視,沒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在康熙二年的時候被清軍俘殺。
郝搖旗的大旗一搖。後面的鼓手立即擂起鼓來,黑暗中鼓聲一起,便是訊號,埋伏在左右兩路的劉宗敏和李過立即率眾殺出。李自成的老八部也趕緊奮力向前。
三路軍隊從黑暗中撲出。頓時嚇了李國奇一大跳。他手下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在黑暗中遇襲時的反應還不如張獻忠的手下那麼快,見到敵人撲來,山西兵迎頭就上。河南兵猶豫要不要上,湖廣兵轉身先跑再說……兩軍還沒交手,軍陣已經一片混亂。
李國奇大奇,黑暗中又看不清闖軍的軍旗,只好逮了身邊的一個探子喝問道:“這是哪裡鑽出來的賊軍?”
那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