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引起了很大的反應,很多人對於這個來自香港的金像影帝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他在氣質上與馬龍白蘭度有些接近,未來將會是一個很有力的競爭對手——對好萊塢演員來說。
後面吳宇森還有成龍李連杰他們幾部戲的情況就各自不一樣了。
首先值得表揚的是吳宇森,這個華人導演與湯姆克魯斯拍攝的動作戲《諜中諜》非常的賣座,除去製作費,票房分成,全球收入達到了將近八千萬美金的純收益。吳宇森也因為這部戲,被很多好萊塢業內人士所關注,甚至有很多家電影投資公司與玄霆娛樂洽談,想要聯合投資開拍這部戲的續集。
至於成龍與史蒂文席格主演的動作戲《燕尾服》和李連杰與尚格雲頓主演的動作戲《救世主》,這兩部戲就沒有《暗戰》和《諜中諜》那麼好運了。從劇情上來說,兩部戲似乎打鬥的都很熱鬧,從票房上來說,好像這兩部戲還算過得去,可是你不是老闆,只有榮少亨知道這兩部戲都賠錢了。
首先為了扶持這兩部戲的上映,榮少亨在事前做了很大的宣傳,這就花費了將近兩千多萬的宣傳費,然後榮少亨又拿出玄霆娛樂最好的電影院線來上映這兩部片子,把很好的時間段也留給這兩部戲,可結果與玄霆一般的大製作電影相差太遠——請注意,是與玄霆一般的大製作比較。按照玄霆的口碑,還有院線人氣,如果是一般的大製作,兩部戲最少也應該收入兩億票房,可實際上兩部戲一共才收入了一億左右,計算下來虧損了七千萬美金
如此一來,《諜中諜》獲利八千萬,《燕尾服》和《救世主》虧損七千萬,也就是說三部戲一共才賺了一千萬。這對於玄霆娛樂來說無疑是一次大的失利。
事後榮少亨總結這次失敗的原因,第一,《燕尾服》與《救世主》這兩部戲都屬於同樣的題材——略帶科幻的動作片,將同樣題材的電影放在一起放映,難免會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就好像你去大酒樓吃鮑魚魚翅一樣,好東西吃多了總會膩。同一時間段,放差不多的兩部電影,就算兩部戲真的都是精品,看多了也覺得沒意思,還不如去別的電影院逛逛,審美疲勞,就是這個道理。第二,作為來好萊塢開拓市場的華人演員,成龍的人氣要比李連杰好一些,畢竟在八十年代嘉禾力捧他的時候,拍過一部票房慘敗的《炮彈飛車》系列,成龍雖然不是主角,甚至在戲中扮演一個日本人,但是多少混了個眼熟。相比之下,李連杰就讓好萊塢人很陌生了,要不是與他搭配的尚格雲頓很出名的話,估計這部《救世主》會死的更慘。第三,這也是榮少亨得出的最重要的經驗,自己做事情太急躁了。一直以來,榮少亨都以振興華語電影為己任,所以才會不遠千里來好萊塢發展,來這裡當開荒牛,拓寬市場,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就,他就認為是大舉進攻好萊塢的時間到了,將吳宇森,成龍,李連杰和周潤發等人帶來好萊塢,出錢又出力一人給他們搗鼓一部片子,可事實上告訴他,做事情最忌諱這種急進的做法,欲速則不達。你越是想把成龍和李連杰他們捧起來,就越要小心謹慎慢慢的來。畢竟他們是華人演員,需要一個過程來讓北美的觀眾有心理準備去接受他們。
出於以上幾個原因,榮少亨開始修正自己的計劃,有步驟地讓成龍和李連杰開始多露臉,以演員的身份參加電視娛樂節目,客串其他電影中的角色——說白了就是跑龍套。適當地為他們開一些成本不算太高,可以增加人氣的電影。榮少亨相信,依照這種速度,當成龍和李連杰積累一定人氣之後,自己再出力捧他們,一定能做到事半功倍。
以上所說的是玄霆娛樂這幾個月已經上映的電影,包括3D《金瓶梅》就是四部電影,基本上一月一部戲,這種上影速度在很多人看來感到不可思議,可是大家不要忘了,現在的玄霆娛樂已經成為好萊塢四大電影公司之一,拍戲已經和好萊塢看齊,拍戲,製作,剪輯,配樂,沖洗,上映,幾個專案一條龍,大家分工明確,就像生產機器零件一樣,各自有各自的工作職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屬於高度工業化,如果拍片和上映片子的速度再上不去那就笑話了。在這幾部戲上映完畢之後,所賺的和所虧損的一折中,總收益不過才四五千萬美金,這可不是榮少亨希望達到的利潤目標。要知道,像玄霆娛樂這樣的大電影公司,也養活如此龐大的一家人,每日的開銷就是一筆龐大的數字,這樣的盈利連擦嘴都不夠,因此榮少亨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了即將上映的另外一部大戲上,那就是有“邪典大導”山姆雷米,和好萊塢巨星施瓦辛格聯袂打造的科幻動作大片——《終結者2》上
話說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