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香港的娛樂圈更是五光十色,你是年輕人,莫說你演過和尚,就算你真的是和尚,稍微定力不足就會把持不住,從而犯下難以磨滅的錯誤!”
李連杰沒有開口說話,牙齒將嘴唇咬得更狠。
“我老了,快要退休了,我們武術隊要繼續發展下去,就需要像你這樣的年輕人接替,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吳教練續語重心長地說道。
李連杰這才開口道:“我明白!”
吳教練拍了拍他,“那就好!——準備一下,很快就輪到你上場了,你可是我們壓軸的主角,千萬不能有什麼差錯!”
李連杰點了點頭,吳教練這才離開。
吳教練既是李連杰的啟蒙恩師,又是挖掘他成為武術明星的好領導,在李連杰眼裡,他早已經和自己的父親沒有兩樣,此刻李連杰將雙手插入頭髮,很是苦惱地做著選擇,說實話,他很喜歡拍電影的那種感覺,那種感覺和在舞臺上表演不同,舞臺表演你要聽的是觀眾們的掌聲,而電影你所要看的是觀眾們那喜怒哀樂的反應。
可是,電影界真的就是自己所希翼的選擇嗎?李連杰的思緒有漂浮到了之前拍攝《南北少林》的那段日子。
那部戲是李連杰今年所接的一部重頭戲。導演是香港有名的功夫片導演劉家良。
之前,李連杰並不認識劉家良,只是聽說他的父親劉湛是佛山黃飛鴻入室弟子林世榮的親傳弟子,屬於正統的武林人士,拍攝過《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師》等許多優秀的功夫電影,這時候李連杰才對他產生了興許。對於李連杰來說他對於武術有著一種難以抗拒的痴迷,尤其對於那些失傳已久的,或者難得一見的功夫更是希望一窺究竟。於是李連杰就在拍戲之餘和劉家良攀談起來。
什麼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功夫迷碰到劉家良,這句話是再適合不過。真真正正的功夫活字典。
此時的劉家良在香港電影界、武術界德高望重,地位資歷擺在那裡,說起話來一副捨我其誰的氣勢。當時李連杰覺得,瞭解對方的性格,再聽他指點江山、快意恩仇、縱談功夫電影,那是一種享受。
劉家良也很喜歡李連杰,覺得這個小夥子渾身上下有一股子靈氣,是個學武的好材料,於是就不再藏拙,連自己從小到大的身世都告訴他,明顯是把他當成難得的忘年交。
劉家良告訴李連杰說:“我父親劉湛在廣州開武館,很能打。他也很喜歡看大戲,認識人很多。那時候薛覺先(被稱作粵劇‘萬能泰斗’)在上海演出。和人搞得不好,被他們拿玻璃粉撒到臺上去,壞了眼睛。眼睛沒有光的地方就看不到,後來好了之後他要回上海灘,但不敢去,有個朋友伊秋水,是我爸爸很好的朋友,就拜託我爸爸陪他去上海,上海當時有斧頭幫,但我爸爸罩得住,別人都怕。因為有料嘛。後來薛覺先跟我爸爸說‘我能不能跟你學洪拳?’我爸爸就問‘我能不能跟你學唱大戲?’大家就變成好兄弟,你教我洪拳,我教你大戲。我爸爸也很愛功夫,他在廣州開了八間武館,所以我就是從武館長大的。”
這一點李連杰覺得很有意思,原來人家出身就是武術世家啊,再加上唱大戲,不幹電影這一行真是虧大了。
劉家良看他聽得津津有味,那更是鎖不住嘴巴,把自己所知道的“江湖趣聞”一股腦地倒了出來,先是談到“功夫”說:“……香港那時候還沒解放,國術很少到香港。我們以前就叫國術,後來大陸解放,在香港用什麼代替‘國術’呢?就用‘功夫’。而我們廣東人把功夫也稱作‘食夜粥’!什麼是食夜粥?以前廣州,清遠、韶關等地,鄉下地方要請一個師父來教拳,因為他們沒有娛樂,晚上很無聊,就要打功夫,就在廣州請一個師父,晚上在廣場教拳,場子有一鍋粥,煲起來,大家練拳練到很晚,吃碗粥睡覺。為什麼吃粥不吃飯呢?熱粥利於練拳後去瘀……我們都是吃夜粥出來的……”
李連杰和劉家良兩人之間的友情就是這樣一個說,一個聽,然後羅漢拳對洪拳,一板一眼打出來的!
如果沒有那次拍戲產生的矛盾的話,也許李連杰會和劉家良之間的關係走得更近,可是世事難料。
那一天,在內地拍攝《南北少林》其間,李連杰剛拍完戲,還沒來得及坐下休息,幾個內地的工作人員就找到了他。
開始李連杰還以為他們是幫人來索要簽名的,可是經過一番訴說,李連杰才知道他們是來“告狀的”。原因是大家遭受到了香港攝製組的不平等待遇。
李連杰起初不知道是怎麼一會兒事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