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頁

好在那座別院雖沒有主人入住,但常年留著兩個看護別院的下人,每回沈右昀入住,所帶的服侍下人也基本是同一批。穆林拿到名單,挨個兒詢問。那些下人或許會對沈家老爺太太們的事有顧慮,但談起死了幾年的清歌,並沒什麼忌諱。

穆林拼湊出清歌在別院的大小事,重點核查吳雨桐死亡時間段,果然有收穫。

有個下人在某天夜裡當值,記得清歌古怪的舉動。

“清歌姑娘喜靜,每到晚上,身邊不留人,也不喜歡下人守在她院子裡。但是那天夜裡,估摸著已經快子時了,她突然去了廚房。我還問了呢,若要吃什麼,只管吩咐就是了,哪裡用得著她親自動手。不過她說一時睡不著,想親自煮些東西吃,也不要我幫忙。我就是覺得奇怪,但她吩咐了,我也不敢硬要留著,便離開了。不過,我倒是看見她從廚房離開的時候,手裡拎著個黑色大陶罐兒,那是用來醃鹹菜的,也不知她幹什麼。第二天我還特意找了找,陶罐兒就在她院子裡,已經裝了土,清歌姑娘說要種花。我還是頭一回見到用陶罐兒種花的。”

穆林也覺得古怪:“真種了花?”

“可不是嘛,種了!不過沒種活,偏清歌姑娘不死心,一直嘗試了三四回,如今那陶罐兒還留在院子角落裡呢。”

穆林想了想,跑去尋找,竟然真的找到了那隻陶罐兒。

如同下人所說,這就是一隻很普通的大肚黑陶罐兒,若是裝水插花什麼的,勉強還行,但種花就太古怪了。將早已枯死的植株拔掉,試探的將土倒出來,卻發現下面並不是土,全都是木炭。

時間太久,這些木炭稍微動一動就碎了,穆林乾脆直接把陶罐子帶走。

儘管穆清彥沒告知吳雨桐死亡真相,但穆林還是敏銳的察覺到蹊蹺,覺得穆清彥能解答黑罐子的疑問。

穆清彥只能說:“大哥沒忘記曲氏小產的事吧?若說清歌知道曲氏小產的內情,她會不會幫曲氏報復?密室裡本來空氣就憋悶,若是在裡面點炭火,堵住通風道,裡面的人在睡著時很可能不知不覺就窒息死亡。”

“利用這些炭?!”穆林驚愣,之前完全沒想過這種死亡方式,他的思維侷限在掐死、下毒、推搡誤殺等等可能上。

“大哥,這件案子不好定案,結果究竟如何,要看你。”

這時代沒有什麼疑案從無的說法,倒是屈打成招時常發生。

鳳臨這位縣令雖不錯,可眼下案情對沈佔傑十分不利,若穆清彥沒有看到清歌作案,也會懷疑沈佔傑是最大嫌疑人。又因清歌已死,吳雨桐只剩白骨,僅憑黑罐子裡的炭並不能證明什麼。

穆林也明白這一點,點了點頭。

穆清彥又看了黑色陶罐兒,同時揣測清歌留下木炭的原因。

按照清歌利落殺人的性子,不可能放著木炭不管,這簡直就是個把柄,尤其是拿黑罐子種花,可疑的太明顯了。清歌有很多機會可以處理掉木炭,但她偏偏留下這麼大的尾巴,很刻意。

再看她殺吳雨桐的原因……害怕萬一事情敗露,曲氏或沈右昀被懷疑,她好拿出“證據”證明罪人是自己麼?

又幾日,縣衙關於沈家密室白骨案做了論定,清歌定為兇犯。此外,沈佔傑故意掩埋吳雨桐屍身,妨礙官府查辦,也令死者沉冤難昭,判杖五十,另有罰銀賠付吳家。

關於“清歌”,並未提及她與曲氏姐妹關係,只說是沈右昀帶回的外室。具體內情,只在卷宗中記載。

曾縣令為官不錯,此番也是為照顧曲氏名聲以及尚未長成的幼兒。

外界因此案議論紛紛,作為引發這一切的關鍵人物沈右昀,依舊遲遲沒有回來。

聞寂雪讓高天查的瑪瑙杯,結果不盡如人意。

徐家在鳳臨當地算是富商,但還比不得葛家,更遑論在外面了。瑪瑙杯出現在徐家,的確令人意外,經過查探,徐家是從十年前得到瑪瑙杯的。

“說來也是巧合,徐家太太信佛,初一十五定會去寺廟進香,認識了一個婦人。據徐太太講,那婦人穿著雖樸素,模樣舉止卻有大家氣度。這二人禮佛虔誠,一來二去就熟了。有一回那婦人帶來這對赤紅瑪瑙杯,說是祖上傳上下來,家中急著用錢,若是徐太太有意,就轉給她,若是徐太太不想要,就勞煩徐太太介紹個合適買主。正好徐太太的女兒剛說定了親事,正想弄兩件好東西給女兒做嫁妝,這瑪瑙杯是好物件,寓意又好,就跟徐老爺商量了,買了下來。”

“那婦人什麼來歷?”

“姓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