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0部分

的導線與樹藤綁在一起,只要日軍往前一擠一踩,零星的手榴彈就會爆炸,然後越往前走越熱鬧,轟轟隆隆,還沒等走到“李家寨”,夜襲的日軍就被手榴彈炸光了。

依靠砍芭蕉樹藤取水以及源源不斷的空中補給,“李家寨”在防守上堅如磐石,第十八師團投入一個大隊,圍攻一個多月都打不開缺口,反而這個大隊自身傷亡慘重,連大隊長、中隊長都死翹翹了。

驃騎列傳

第十八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真是夠鬱悶。

按照以往中、日交手的“大隊定律”,在發動進攻時,日軍一個大隊拿下中方一個師往往是不費什麼力的事,但是“李家寨”的事實表明,中國軍隊在經過美械包裝後,其戰鬥力已突飛猛進,別說一個師,就算一個連也照樣可以防住你一個大隊。

田中畢業於陸大三十五期,盧溝橋事變後,這廝也是喊打喊殺喊得最響的,不過他原先一直在軍部做高官,直至最近才到前線擔任師團長。

早不來晚不來,這時候來,來了就沒戲。

見“李家寨”的中國守軍越打越勇,田中師團長只得改攻為守,以免遭到更大損失。

可是事到如今,想不損失也很難,因為孫立人親自來了。

搜尋連剛剛在“李家寨”被圍後,孫立人就想率主力援救,但是駐印軍參謀長波特納不讓,理由是補給跟不上。

美國人的軍事方法比較科學、理性,打仗就跟在實驗室做化學實驗一樣,全部配料都得準備好,甚至超過預計,才肯劃火柴。波特納以為,既然胡康河谷有這麼強大的日軍主力存在,那就得耗費相當時間進行彈藥糧草補給,否則不足一戰。

孫立人受到的也是美式軍事教育,對這一理論沒有疑義,可是他不能苟同的是對方對戰場實際情況的漠視。

第十八師團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可怕,我一個連在那裡還不照樣打得它狼狽不堪,這個時候,時間就是戰機,豈能錯過?

雙方爭執不下,驚動了史迪威本人。

在中方將領中,史迪威對於孫立人有不一樣的感情,這主要是因為在美國軍校中,弗吉尼亞和西點乃“雙子星座”,而且孫立人那個具有美式傳統的新三十八師在撤入印度時還有“保駕之功”,所有這些加一塊,自然而然地就讓史迪威比較看得起孫立人。

聽孫立人似乎言之有理,史迪威決定和他一道坐飛機到前線去看個究竟。

一看,那裡比孫立人說得還要樂觀,日軍不但攻不下“李家寨”,而且後方補給還出現了大問題。

史迪威根據老的軍事理論,認為陸軍才是戰場上的主角,空軍無足輕重,可是在第二次遠征中,如果沒有包括“飛虎隊”在內的遠征軍航空隊幫忙,真不知要吃多少無謂的虧。

此時的日本航空隊早就稀里嘩啦,久經訓練的老飛行員死傷殆盡,開飛機的換成了清一色“速成班學員”,他們哪裡是美軍飛行員的對手,遠征軍航空隊一進入緬甸上空,這幫人就不知被趕到哪個角落去了。

由於掌握制空權,遠征軍航空隊可以想怎麼炸就怎麼炸,日軍的運輸車隊來一輛炸一輛,全部被炸完後,就只能用騾馬抄林間小道進行運輸補給。

騾馬是什麼速度,又能運多少彈藥糧草,第十八師團的窘境可想而知。與此同時,中國軍隊卻可以想要啥就有啥,甚至不用透過公路,讓運輸機空投就行,“李家寨”能有滋有味地過到現在,便是明證。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史迪威明白孫立人說的是對的,而如果按照他的參謀長所說,那真是要貽誤戰機了。

他同意了孫立人的出征意見。

對孫立人全師來救,田中師團長是有準備的,圍攻“李家寨”讓他心裡挺不得勁,早就想找個出口宣洩一下了。

在新三十八師即將透過的正面,他設定了重重障礙和密集火力網,以便“圍點打援”——雖然攻不下“李家寨”,但如果能以此為餌,釣一條大魚出來也沒什麼不好。

似乎波特納的擔心要成真了。

可是孫立人的戰術水平,很快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胡康河谷的西北角有一塊地方,此地名叫“於邦”,位於第十八師團側背。

新三十八師一個營一個營地滲透進去,由於一開始兵力不是太多,所以田中並沒有在意,等他發現於邦成為孫立人迂迴的起始站點時,河谷正面的防線已完全失效。

趕快重新堵漏,但堵不住。

“李家寨”中的“一連效應”持續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