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事情揭發,傅作義處理得也頗有人情味,只是將守橋將官撤職查辦,解除他的軍職就算了。
在孫蘭峰攻城之際,董其武始終牢牢地據守著烏加河,使得日軍就算搭浮橋也衝不過來,只能隔河對峙。
3月24日,“駐蒙軍”主力到齊,依賴炮火優勢才得以過河。
傅作義不能硬碰硬,便撤出五原,在附近跟日軍打游擊戰。
小島吉藏擔任“駐蒙軍”救援行動的指揮官,過河之後,他沒有找到任何綏軍主力部隊的蹤跡,而傅作義丟給他的五原完全成了空城一座,什麼都沒有,既沒糧食也沒人,倒是城外有很多游擊隊在不停地進行騷擾。
在這座城裡,小島根本就待不下去。他屢次給岡部發電報,要求放棄五原。
我們守著這座空城,既沒吃的又沒喝的,還整天擔驚受怕,這不是武大郎射箭桿——發窮賤(箭)嗎?
可是因為桑原及其日偽軍被幾乎全殲,岡部怕得要命,唯恐遭到追究,所以他怎麼都不同意小島立即撤回,巴巴地希望對方至少立個功,哪怕弄個小勝也好讓他有所交代。
小勝沒有,卻出現了大敗的預兆。
3月27日,傅作義掘開了烏加河南堤,五原一帶成了氾濫區。由於道路淹沒,日軍連東南西北都分辨不清了。
見到棺材,“駐蒙軍”司令官才掉了淚,終於決定放棄五原,“駐蒙軍”最後是靠飛機引路才撤出來的。
五原之戰後,岡部因責任問題而奉召回國,“駐蒙軍”也限於兵力不足和給養困難等原因,再未能對綏西發動大規模攻勢。
3月28日,傅作義回到五原。
當春風從草原吹過,不知留下了多少動人的故事和傳說。自“七七事變”後,草原英雄再次崛起,綏軍之基業亦從此處開始重新奠定。
第40章 時光倒流
冬季攻勢的結果反映了當時正面戰場的一個真實狀況,即中國軍隊無力作決定性反攻,而日軍因侵佔的地方越來越多,可以使用於中國的兵力也已達到極致。
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大家都很難。
繼續賭
根據史學家黃仁宇提供的資料,到1939年,日本直接軍費已達六十四億日元,為開戰之初的兩倍,全國收入的一半以上轉瞬化為烏有。
石原莞爾曾經說過,如果中日爆發全面戰爭,至少須耗用軍費五十億日元。現在看來,“唯一戰略家”估計得還是太樂觀了,事實是,已經超過六十個億砸下去,卻仍然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到1939年年底,由於國內的軍工生產不敷需要,日本政府甚至把用於學校軍訓的步槍都收集起來運到了前線。
日本在東亞的一家獨大,無疑是對“九國公約”的公然挑戰。英國因歐洲戰場的牽制,在大多數時間內還只能保持沉默,甚至妥協和退讓,美國則再也按捺不住了。
1939年,美國國務院正式通告日本,廢除了“美日通商條約”。這個條約於1911年簽訂,實際上要1940年1月26日才到期,可是美國人不管這些,直接揮起刀斬了下去。
這一刀可太狠了。要知道,當時美國產品佔到了日本總進口物資的四成以上,而且很多大宗戰略物資,像石油鋼鐵之類,都非得從湯姆大叔手裡才能買到。
自此,日本不但要對付中國和蘇聯,開戰名單上又加入了英美,不知不覺間,已經是仇敵滿天下。
細數手上的棋子,日本統帥部才發現自己在中國陷得有多深,如今要想拔出腳來都非易事。
趕快撤掉一些吧。
軍部制訂計劃,預計分兩批撤,第一批是到1939年年底,將關內日軍由八十五萬減至七十萬,第二批是到1940年年底,由七十萬減至四十萬。
第一〇一和第一〇六師團的復員,實際就是首批撤兵計劃的一部分。可是這個計劃遭到了“中國派遣軍”的強烈反對。
如今的“中國派遣軍”可不得了,華北的“華北方面軍”、華中的“華中派遣軍”、華南的第二十一軍都由其直接指揮,也就是說,只要是在華日軍都得聽它的。
日本軍部又怎麼樣?同樣得禮敬三分,所以首批撤兵計劃剛開個頭,就執行不下去了。
“中國派遣軍”的司令官是西尾壽造。他的上位,幾乎就是幹得好不如關係好的現實縮影。臺兒莊打成那個鳥樣,可只要有人罩著,人家的仕途在小小彎曲一下之後,照樣可以坐著火箭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