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是“常名”。“無名天地之始”,無名就是本體的本性,也就是指的本源狀態。那個非極性的本源狀態是天地之始。從演化來看,天地是我們對極性世界最概括的表達,在我們的極性觀念中天地好似是萬事萬物的根源。天與地已經成了兩極了,極性事物的最大體現者就是天地。非極性本體的本性就是“無名”,極性世界極性之名皆產生於無名,天地萬物本來的根源就是無名的狀態。

“有名”是萬物之母,一旦有名了就進入了極性的世界,我們只能給極性的事物安名字,非極性的事物安不上名字,它是無名無姓,無狀無相,你給他怎麼安名字?如果那個虛空沒有天地萬物的時候,你給那個虛空安個啥名字呢?真是無名可起。你起名字就是我們的極性識念,“有名”產生於“無名”。“無名”正是非極性的究竟一相,無二無別的平等本際。佛學上講的般若實相、如來藏就是“無名”。從如來藏上起了“無明”,一念無明起來了,妄念就產生了,妄念正是極性觀念。妄念起來了我們就有了執著的物件和分別的思維了。有了分別思維之後才有“有名”了,我們才對極性事物進行命名。嗯!這是個高的,那是個低的;這是左邊,那是右邊;這是個男人,那是個女人,這就是“有名”。“有名萬物之母”是表示極性事物的開始,已經由非極性向極性事物轉變,已經產生了極性事物最早的狀態了,就稱為“有名”了。由這個“有名”再產生萬物。你看前面講天地,實際上天地是我們極性世界的極性總稱,就像《易經》裡乾坤兩卦的道理一樣,我們的祖先就叫“陰陽”。“天地”、“陰陽”是儒道二家對極性世界狀態、屬性的最高度概括。

用無極、太極來表示的話,“道”就是無極的狀態,那麼“無名”也就是無極的屬性,“有名”要對應的話勉勉強強可以對應成太極的一種轉化態。咱們講過無極、太極、洛書、河圖、乾坤的演化關係,事實上洛書、河圖就是太極隱極性產生乾坤二儀極性狀態的中間轉化態。這種轉化態就是極性開顯的狀態過程。

這裡的天地之始和萬物之母是兩個層次。天地之始的“始”是指本源狀態;“母”是本源狀態已經孕育著要產生極性的世界的那種狀態。這種說法是老子用我們熟悉的事物對比的表達。如果咱們把這個內涵形象地用語言描述的話,天地之始的“無名”就相當於父親,你看後面老子講到這個問題時,就叫“眾甫(父)”;這個“有名”就相當於母親,母親懷胎要生孩子的時候,那就是“萬物之母”的狀態。那沒有懷胎時是個啥狀態?就是本來的面目。這個本來的面目就是“無名”的狀態,你懷胎要生產了,這就是“母”。這裡老子描述了宇宙本源的存在,萬事萬物的演化次序。用交龍文化的話講,“道”、“常道”、“無名”都是指非極性世界的本源狀態,天地萬物就是我們的極性世界。“有名”就是非極性態到極性的過渡態。用易理相數來表達的話,“道”就是無極;有名是太極的一種演化態。因為太極是非極性的隱極性態,由“無名”到“有名”是順著人的極性觀念從演化方向來講的;從迴歸的角度看,就是由有名到無名。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以無名、有名分成兩個層次,即“無名”的本源狀態和“有名”的分化狀態。一個是無極態,一個是太極的演化態,它類似洛書、河圖表示的“準極性態”。你看,老子用這麼幾句話勾繪出來的內容豐富得不得了,一部《道德經》就是一本百科全書。那麼這個地方講的也可以說成是宇宙的演化,因為萬事萬物生長成亡的變化都是這個規律,老子是講根本的規律。一切事物都可以套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演化程式。就看你對應到哪一個層次上,對應到哪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中,都能夠對應上。如大爆炸的宇宙模型是這樣;中子脫變為質子和電子是這樣;原子電離成離子是這樣;宇宙星雲產生恆星、星系是這樣;男女產生子女亦是這樣,極性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可套進去。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無名”、“有名”、“可道”、“常道”這些極其深邃的認識是怎麼認識的呢?前面是講本體論,後面是講認識論,是老子講怎麼認識世界的。“故常無慾以觀其妙”,要認識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用一般人具有的五官感覺的反映是無法認識的。老子把人具有的各種感覺功能通稱為“欲”,因為人的慾望就是要滿足這些感官的生理需求。老子講的“有欲”,正是我們人的感官反映的認識功能。“無慾”是非感官反映認識的一種認識通道或另一種認識功能。要處於“無慾”的認識狀態,才能啟動另一套認識系統。要處於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