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一筆財富就是在市面上流通的二十多億銀元,比帝國當年可是多多了。”
巖崎小彌太一席話,讓大倉喜八郎立即醒悟是被支那人騙了,不過此時議價已定,同時鋼鐵價格一直再漲,他只好道:“閣下,鋼鐵素來是帝國產業的弱項,這一次所制於支那還是因為歐戰大戰。如果戰爭兩年內會結束的話,那麼我想船用鋼板價格不會超過三百華元。”
“三百華元?”巖崎小彌太笑道:“你知道三百華元的鋼板造出來的船要到多少錢一噸嗎?超過三百日元!可你又知道支那船廠的造船成本是多少錢一噸嗎?不超過一百日元!也就是說我們一條船的成本是支那人的三倍,更不要說他們全是柴油機引擎,運營費用低廉。航運業是帝國的支柱產業,如果被支那人超越了,那真是帝國的不幸。”
“閣下……”三菱是船運大王,大倉喜八郎是知道的,他所提及的中日兩國船價對比很是嚴峻,不過這也是大倉無能為力的,他道:“支那造成只是為了填補因為歐戰大戰所缺少的船隻,大戰後英國船回來,這些商船將會沒貨可運吧。”
“即時英國商船回來了,支那內地的航運也將被支那商船奪回,這塊利益已經足夠大了。而且戰爭才是航運業賺錢的最佳時機,控制了亞洲的航運就等於是控制了整個亞洲的物價,現在帝國有一百四十萬噸商船居亞洲第一,但明年之後就不是了。要是戰爭再持續一年,那支那將有兩百萬噸商船,這勢必會挑戰帝國航運的地位,控制整個亞洲的商品定價權。”
巖崎小彌太最後那一句話是幾乎是喊出啦的。這是一條真理,是他最為傷神的事情,也是最猶豫的一件事情。船用鋼板的價格這麼高,造船肯定是不划算的,畢竟商船不是隻用兩年三年,而是要用十幾二十年;可如果不大規模造船,看著支那商船隊的噸位節節攀升,最終超過帝國商船噸位,那戰爭期間因為歐米商船撤出而暫時獲得的定價權就會失去。再也沒有什麼比操縱商品價格更掙錢的事情了,一旦支那人掌握了定價權,那帝國的利潤……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帝國海軍威脅或限制支那商船隊。不過這個辦法剛一冒出來就被他否決了。支那不是隻有幾艘破巡洋艦的清王朝,而是有一百多艘遠洋潛艇的中華,這些潛艇超過全世界潛艇的總和。要是當初支那人真想傳說的那樣用這些潛艇封鎖整個本土,那帝國即使不被支那復興軍登陸,也要元氣大傷。
巖崎小彌太喊完之後,屋子裡就是一陣難受的沉默,好一會三井大掌櫃團琢磨才道:“諸君,這一次來中國,雖然去的地方不多,但是我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的深刻改變。我們,雖然在談判中挽回了許多東西,甚至連以前未解決的南滿問題,也因為他們肯定帝國在日俄戰爭中付出,從而永久性的保留了帝國在南滿的特殊利益,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個國家正在崛起,而且是快速的崛起。
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控制他、欺壓他了,他的陸軍動員起來將超過兩百萬,而這只是現在,隨著他的崛起,陸軍能動員的人數很快會超過一千萬,我想世界上除了露西亞以外,再也沒有這麼一個可怕的國家了。
局勢就是這樣嚴峻。如果我們依然把他當作敵人,那帝國將永無出頭之日;但如果能和他融合在一起,把他當作一個朋友,那麼這兩個偉大的國家將會讓整個西方世界敬畏。獨國皇帝在十年前就宣揚,中國如果被帝國控制,將會釀成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還更嚴重的黃禍。呵呵,既然西方人害怕,那我們就讓黃禍變成現實吧。”
團琢磨微笑著說完,而後再道:“諸君,這是我這次來中國的真實想法,請不要介意。如果大家對我的想法有疑問,可以先看看幾天後的博覽會再想一想我的話是不是正確的。”(未完待續。。)
庚卷 第四十二章 民工
滬上博覽會馬上就要召開,但楊銳對它失去了興趣。現在最要緊事情是政府政策的調整——西線戰場雙方已經‘奔向大海’,塹壕戰勢必發生;即便坦克的使用會改變戰爭程序,中國也能給德國提供反坦克武器以及反坦克戰術使戰爭持續下去,更何況德國人本就對坦克不感興趣,英法如果不使用,他們未必會用。
在不要憂心歐戰戰局的情況下,確定今後的長遠國策,同時將其與開國後所實行國策順暢的銜接就是尤為重要了。比如造船業,戰後肯定會出現大規模失業。雖然在楊銳看來,除了江南、南京、青島、旅順、天津這五家,其他造船廠都不是政府建的,他們要倒閉就倒閉,要破產就破產,和政府半毛錢關係也沒有,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