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沉聲道,“我既然已經退下來了,軍中的事情還是不干涉為好。現在這樣處理是總參權責之內權責,和我沒有關係。你們去辦吧,至於無用那邊……,他既然是軍人,那就應以服從軍令為天職,沒什麼好顧慮的。”
“可……”楊銳的態度貝壽同早就知道,他現在除了透過王季同影響研發、為革新戰術提供若干建議外。軍中的事務確實不再管了,調楊無用去做譚根的副官。辦法確實很好,可萬一……。誰負的起這個責!
“別可了,事情就這麼定吧。”楊銳把煙掐滅,然後問道:“在你們評估中,誤導之策能有多大的效果?”
“效果……”貝壽同有些遲鈍,他也狠抽了一口煙,緩了緩才道:“美國造船廠上次大戰中時建了不少,但是大戰結束後,大部分船廠都倒閉了。現在全國只有十五家造船廠,其中七家為民營船廠。剩餘八家不是為海軍所有,就是海軍重點幫扶物件。
這八傢俱體為樸次茅斯、波士頓、布魯克林、菲列臺菲亞、諾福克、切利士敦、邁亞島、佈列馬敦,另外康涅狄克州的格魯石城電船公司,也隸屬美海軍部,這些船廠共有船塢三十七座,熟練技工八萬五千餘人……”
雖然工業實力很重要,但船塢卻是造艦的關鍵瓶頸,聽聞全美只有三十七座海軍造船船塢,楊銳想問其中有多少是超過兩百五十米以上的船塢時。貝壽同又道:“這些船廠基本以恆柏利造船公司、紐泡特船舶及船塢製造公司、紐約造船公司三家為首,他們基本壟斷了海軍的現有訂單,兩千噸以上軍艦大部分由這三家造船廠建造。按照情報,這些造船廠公司正在準備擴建船塢並招聘人員。我們暫時不知道其擴充規模,但從其船廠設定和麵積上推斷,如果資金允許。大於兩百米的船塢最少不會低於三十座,最多不會超過五十座。”
“就這麼多?”楊銳沒有絲毫驚訝。反而覺得少。他概念裡的美國航母可是鋪天蓋地的。
“是的,先生。船塢不是工廠。總是要受地形廠區制約的,除非美國人填海造船,但這從時間上來說也是來不及的。”貝壽同道。
“我總感覺太少!”楊銳道,他又問:“超過兩百五十米的船塢有多少?”
“按照以上估計,超過兩百五十米的船塢不會多於二十個。”貝壽同道,“總參的判斷是,大型航母工期太長,以現有技術,前期工期最少要二十個月,所以真要發生戰爭,美國海軍最可能做的是造一些一萬多噸的中型航母,這類航母的工期一般在十二個月左右。這麼推算,大致可以確定美國海軍在開戰第二年能獲得二十艘左右的中型航母,八百架艦載機;在開戰的第三年能獲得四十多艘大中型航母,兩千五百架艦載機,不過這是極端情況。
但如果那二十個船塢中有工期三十六個月的戰列艦,那每多一艘戰列艦,平均每年就能減少四十架艦載機。總參分析認為,如果與義大利的海戰能讓各國認識到航母無用,同時我們和日本又鼓吹並且大造戰列艦,那美國開造的戰列艦不會低於十二艘。雖然開戰後美國人很可能將其廢棄或改建,但也達到減少五艘大型航母、四百架艦載機的效果。以長寧號一艘換五艘,顯然是值得的。”
“船塢、工期、長寧……”楊銳嘟囔了幾句,以前在沒有資料時,他總將美帝想的可怕,但實際分析下來,特別是與工部現在籌劃的造船計劃相比,中日兩國未必會在戰時造船能力上遜於美國多少,其兩百五十米以上船塢不會多於二十個便是明證——地形、廠區佈置、造船工人、與之相配套的基建設施、還有配件製造工廠,這些都使得船塢不是說建就建的。
而這五十個船塢也不一定全拿來造航母,即便美國海軍明白航母才是未來海軍的發展方向,其航母編隊中也要有不少重巡洋艦用作護衛和防空。中華海軍實驗下來的最佳航母編隊組成:為一裝甲航母、一重巡、一輕巡、三驅逐艦、一油輪、零點三補給船,噸位比例為2。7:1:0。5:0。75(0。25x3):2:0。5;
若是非裝甲航母,那為防空計,要麼輕巡換重巡,要麼就必須有兩艘輕巡,不然防空火力太過捉急。即便航母只配一艘重巡,那也要佔用十五個兩百米左右的船塢,這等於美國每年下水的航母是三十艘和十五艘交替。
“埋弧焊那邊情報局干涉了吧?”楊銳思考之後問道,這是確定焊接對造艦帶來的優勢後。新列入絆腳石計劃的一部分。
“情報局已經把專利買下了,”貝壽同道。“並要求對方不對外聲張。但現在電弧焊在造船業很普遍,這能取多大作用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