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軍和鎮東軍就這麼消散了,剩餘的義和拳最後也就在這貓耳山了。楊銳記得去年決定革命之後,還和鍾觀光、王季同在上海討論過聯絡忠義軍的問題,今天看來就是聯絡了也未必有用,甚至會適得其反,這些在後世看來的民族英雄不是那麼好相與的。
董老道接著又說起了義和拳的舊事,這一段倒和馬師爺說的沒有什麼差異。楊銳聽後嘆道:“王首領還是太操切了,清廷和洋人一勾結,就是昔日洪楊也擋不住啊。”
董老道心下也是這般心事,他當時的意思就是儲存實力,容後再戰,可那時大夥都是殺熱血了,止都止不住,非的要殺個痛快才罷手,如此三千人馬有兩千在通化五道江被圍,最後被剿滅,大當家的王和達也苦戰力竭身亡,剩餘一千老弱根本無法守住貓耳山,是以退出之後待大鼻子撤走又回來了。若是今天還有三千人馬,日俄戰起可正是渾水摸魚的好時機。
董老道心裡如此想著,但口上不露分毫,只問道:“若是大當家的當如何?”
楊銳道:“若是我,當避其鋒芒,化整為零,潛入深山以待再起。如果只有隊伍,沒有地盤那這兵必不能持久,穩不住那勢必要散去,清廷和洋人不是一下兩下就能打完的,沒個十年二十年,局勢難有起色。”
董老道看著楊銳侃侃而談,心有慼慼,當日他就是這麼對王和達那些說的,只是……想著那些已死多年,屍骨都不知道埋在哪裡的生死兄弟,頓時悲從心中來。“哎,往事休提,往事休提。大當家的,乾了這碗吧。”說罷端起碗中酒一飲而盡,眼角的淚混著碗裡的酒一起吞了進去。(未完待續。。)
第五十一章 土地
楊銳見他惆悵,也不敢再言舊事,只問這山東的教門。在復興會的資料裡,山東的教門數不勝數,但卻對其卻無法理出個頭緒來,特別是義和拳被鎮壓之後,各地拳民都該換名頭,是以教門更多。要想了解的清楚,也就只有董老道這些當事人了。
董老道酒喝碗,悲傷稍歇,見楊銳問起山東的教門,奇怪的問道:“大當家的要在山東舉事?”
楊銳笑道:“不是,不是。遼東都看顧不過來,還跑去山東干什麼,只是覺得山東哪地方水深的很,所以才請教一二。”
董老道在來東北之前,可是在山東等地開壇授拳的,再之前也是江湖裡的一個混子,對山東各個教門各路豪傑瞭解的很。見楊銳請教,便撫著鬍鬚,說道:“山東可是教門甚多,不說前朝,只說本朝,最早的教門要說到順治年間,有無為教、聞香教、一炷香,再到康熙初年有大成教、八卦教,再之後到乾隆時期,又有皈一教、一貫道、混元教、離卦教,再後來又有九宮道、聖賢道、紅陽教、天理教。這些都是大的教門,小的則不計其數。這些教門不少和白蓮教有些牽連,但又有不同,每一教都有創教之人,信奉雖都是無生老母,又加了別的東西在裡頭,平日基本都是焚香敬神、貪圖財利,也有些招納亡叛,以圖不軌。以上都是文教,還有一些專門練武的教會,如順刀會、大刀會、金鐘罩、鐵布衫、神拳、梅花拳等拳社。這義和拳其實就是梅花拳。”
雖然楊銳只想瞭解山東現在的情況,但對於義和拳的來歷還是有些興趣,見他說的和自己知道的不同,便問道:“這義和拳、梅花拳這幾個是什麼關係?這義和團不就是義和拳麼?”
誨人不倦似乎是董老道的愛好,雖然很奇怪楊銳為什麼對庚子年的事情那麼的不瞭解。其實對於楊銳這個現代人而言。義和團是很早很早的事情了,縱使網路上會有這方面的訊息,他也是選擇跳過,不想去直面那段慘淡的歷史。
“要說這義和團啊,就得先說這義和拳,要說義和拳就得先說梅花拳。據傳這梅花拳第一輩祖師乃明朝嘉靖年間的人物了,至於姓甚名啥,早就不知曉了。到第三輩傳人鄒宏義時正值康熙初年,這鄒宏義祖上在大明洪武年因功賜一等指揮職,屢受國恩。素有反志,他見天下傾覆,清廷漸穩,就拜師學拳。這拳到他這裡卻是一變,先是把拳之名改做“梅花拳”。取的是“寒梅傲雪”之意;再是把拳分為文場和武場,講究以武誘人、又以文治武。由此這梅花拳就在各地傳開了。傳拳之後。為什麼一直沒有起事,這就不知道了。只說這第五代傳人楊炳為了刺殺滿清皇帝,在康熙末年參加武舉,中了武探花,被康熙封為二等侍衛,但最後為什麼沒有刺殺成。也是不得而知了。
這梅花拳在廣平府一地習者甚多,第十四代傳人趙老祝在威縣素有威望,先後收徒兩千餘人,後來臨近的冠縣梨園屯玉皇廟。被受洋毛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