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部分

種預感,或許用不了多久,程元振就可以在宮內翻身了。”李豫心情舒暢,笑了笑剛要再說幾句,卻聽小太監匆忙進殿報道:“太子殿下,太上皇還朝,鑾駕已經到明德門外。”

李豫大驚:“太上皇竟然提前抵達京城了?來人,備車,本宮出迎!”

李豫急匆匆出了大殿,向宮門外奔去,東宮皇太子的半副鑾駕已經等候完畢。但李豫走了一段路,卻是慢慢平靜下來,他突然停下腳步沉聲道:“宮中情況如何?陛下可曾出迎?”

小太監躬身恭謹回答:“殿下,陛下率滿朝文武大臣在皇城朱雀門外迎候,已經著神策大將軍孔晟率鑾駕儀仗護衛太上皇進城了!”

李豫沉吟片刻,揮了揮手道:“本宮為太上皇嫡長孫,自當代替父皇行孝,來人,速速前往朱雀大街,迎接太上皇鑾駕還宮!”

……

太上皇還朝長安!與預定的時間和朝廷安排的節奏相比,至少提前了兩三天的時間!

這樣的訊息不脛而走,滿城百姓商賈奔走相告。這個在皇位上呆了幾十年的老皇帝,在民間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影響力。待太上皇李隆基在明德門外換乘鑾駕等候進城的時候,朱雀大街兩側戒備森嚴的禁軍宿衛之後,已經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

現場人山人海,聲音鼎沸,幾乎傾城出動。

孔晟率五百神策軍騎兵鎧甲鮮明列隊在明德門外等候李隆基還朝多時了。孔晟剛出宮就接到了軍報,立即派人急報皇帝。

孔晟覺得很奇怪,也有些突然。

太上皇還朝,竟然事先沒有派人通傳長安。而前幾日的訊息稱,李隆基還緩緩行進在路上。為何今日出現在長安這麼突然?但孔晟稍加思量,就明白了大概的來龍去脈。

李隆基現在的地位尷尬至極。雖然號稱太上皇尊貴無比,但實際上朝不保夕,幾乎相當於喪家之犬。他帶進蜀中的只有千把人,如今離開劍南返回長安就只剩下數百人跟隨。

本來老皇帝想幹脆在蜀中養老算了,反正皇位已經被李亨奪去。但皇帝怎麼能放心他留在蜀中呢?萬一老皇帝在蜀中另起爐灶或者扯起大旗來,對皇帝的正統地位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所以,老皇帝幾乎是被皇帝逼回來的。以老皇帝的本意,他是不想千里迢迢路上顛簸折騰的。只是他也清楚,他不還朝,皇帝不安心也無法向天下臣民做出交代。

李隆基不僅擔心路上遭遇叛軍圍攻,還擔心自己的兒子當今的皇帝李亨會暗中向他下手,所以就命令大將軍陳玄禮和內侍總管高力士一路偃旗息鼓、緊鎖訊息、晝夜兼程,直至入長安外圍才放下心來。

傳出來的訊息包括給長安的奏報,未必是準確的,也可能是陳玄禮按照老皇帝的命令故佈疑陣。

眼看長安城在望,李隆基才覺得自己安全了。

皇帝命孔晟率禁軍帶鑾駕出迎,而自己則率滿朝文武大臣迎候在朱雀門外,看上去非常守禮、對太上皇保持著基本的恭敬,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很值得玩味的態度。

父親到了,兒子到城外迎候不為過吧?但李亨卻只在皇城之外迎候,保持著皇帝的體面。而派誰迎接不行,非要派一個與太上皇毫無瓜葛並未相識的孔晟去迎接,沒有安排顏真卿這些昔年老臣去迎接,這本身也說明了很多問題。

孔晟眼前的李隆基身著錦袍,兩鬢蒼蒼,衰老之色溢於言表。他半臥在鑾駕軟塌上,用渾濁蒼白的目光打量著孔晟。這與孔晟“印象”中英明神武或者風流倜儻的大唐玄宗天子形象,相去甚遠。

而在太上皇鑾駕的兩側,左邊是一個滿身甲冑頭髮斑白的中老年武將,此人身材魁梧神色肅然,手持長槍,端坐在馬上凜然不語。

孔晟猜測此人便是李隆基的心腹大將軍陳玄禮了。

景龍四年,陳玄禮以除韋后、安樂公主有功,任禁軍龍武大將軍。馬嵬之變後,護送玄宗入蜀,至今護衛在側,可謂忠心耿耿。

而皇帝鑾駕右邊則是一個身材佝僂、頭髮花白、身著紫袍的年邁太監,其人圓臉寬額,雙目有神,面帶複雜的微笑。

這一定是李隆基忠誠不二的太監總管高力士了。

高力士在李隆基身邊幾十年,深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這人一生忠心耿耿,對李隆基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也是孔晟心目中一個值得尊重的大太監。

孔晟深吸了一口氣,將目光從高力士身上收回來,他大步上前,在李隆基鑾駕前拜了下去,朗聲道:“臣奉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