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烏顯等人撤回府中,緊閉府門,閉門不出。”
孔晟冷笑起來:“若是這數百軍卒敢衝進郡王府,難看的就不是孔某了。我倒是要看看,楊使君怎麼收場。”
穆長風有些吃驚:“兄弟,坐視不理,閉門不出,豈不是弱了郡王府的威風?”
“穆大哥,我要是出去才正中了楊奇的下懷,我不能上他的當。你放心吧,這些軍卒鬧歸鬧,絕對不敢進我們府上半步,我們置之不理就是了。”孔晟擺了擺手,扭頭離去。
孔晟的命令讓烏顯聽了直接呆在了當場。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向強勢強悍的孔郡王,此番似乎有些膽小怕事了,面對一群鬧事的軍卒,竟然要緊閉府門退避三舍了……這……這怎麼可能?!
不要說烏顯了,就是門外正攢足了勁頭準備大鬧一場的年輕小將這群江南悍卒,都楞在了當場。年輕小將臉色沉了下去,他是帶頭來鬧,背後也有人撐腰指點,但鬧歸鬧,凡事都有一根紅線的,虛張聲勢可以,鼓譟喧譁可以,但要讓他真的帶著軍卒闖進郡王府去,不要說是他了,就是他背後的那人,也沒有這個膽子。
所以,當郡王府新漆的黑紅色相間的大門緩緩關閉,門外廣場上成群結隊的悍卒都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
穆長風匆匆走進孔晟的書房,笑道:“兄弟,帶頭的小將名叫宋彬,是淮揚鹽漕轉運使宋寧的幼子,在江南軍中為巡檢校尉,正是那顧超的麾下。”
“鹽漕轉運使宋寧?”孔晟聞言神色微微有些凝重。這宋寧雖然是江南官員,卻不歸江南道衙門統轄,而是直接接受朝廷戶部的管理,而在任命權上,則是皇帝親自任命,為從三品下階,僅次於楊奇。
但楊奇對宋寧也是非常客氣,禮遇三分。主要原因是鹽漕事關國運,這宋寧雖在地方任職,卻算是半個京官,如今鹽漕北上,為朝廷所看重,宋寧在地方上獨掌一個系統的權力,不僅有自己的鹽漕轉運使衙門,還擁有一部分的兵權,設立鹽漕護軍,按照朝廷正規軍建制,由朝廷供應,卻只受鹽漕轉運使衙門的號令。
所以宋寧在江南的地位很是特殊。
人在官場,地位來自於權力,權力支撐心態,這是必然的。江南官員絡繹不絕來拜見孔晟這個江寧郡王,但宋寧卻暫時沒有露面,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足以說明宋寧的某些傲氣和底氣。
因為中原動亂,所以朝廷和中原所需的糧米鹽漕其中有很大一塊從山南和江南調撥集中,然後由余杭裝船經通濟渠運抵洛陽。安史之亂後,江南山南所出之糧雖然從一百五十萬石降為五六十萬石,但還是朝廷看重的重要糧源。掌握著朝廷的經濟命脈,宋寧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有些超然,其在朝廷中的分量遠遠高於普通三品官員。
宋寧名義上歸戶部管理,實際上直接歸宰相杜鴻漸統轄。杜鴻漸總領天下鹽漕事務,宋寧直接向杜鴻漸彙報工作。
再加上鹽漕官船運輸往返,訊息通暢,宋寧對於京城和朝廷的動向掌握,自然要遠遠超出楊奇這些純正的地方官。而正因如此,孔晟這個江寧郡王在江南開府,宋寧卻只能保持沉默,敬而遠之。道理很簡單,他暗中與東宮交好,是東宮派系之人。而孔晟卻是東宮的對立之人。只是如今東宮受到皇帝打壓,皇太子李豫幽禁驪山,宋寧畢竟遠在江南,暫時還沒有得到訊息。(未完待續。。)
第六百五十二章 軍變(2)
第六百五十二章軍變(2)
“正是宋寧。據說此人執掌鹽漕,衙門不在江寧城中,而在城外渡口南向十餘里的鹽津,自成一體,不受江南道處置使衙門的統轄。”穆長風輕輕道,他雖然人不在官場,超然一身,但在孔晟身邊這麼多年,光是耳濡目染也夠了。
孔晟深吸了一口氣,目光變得有些陰沉起來:“楊奇居心不良,竟然攛掇宋寧的兒子來挑頭鬧事,這是故意讓我難堪,準備把矛盾轉移到宋寧的身上,他好漁翁得利?”
穆長風默然不語。
孔晟也沉默了下去。
宋寧這人地位特殊,執掌鹽漕,關乎國計民生,不到萬不得已,孔晟不想觸及這一塊。因為這個行當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皇帝的高度警覺和朝廷那邊的興師動眾。更重要的是,鹽漕行業絕對是縱橫交錯的既得利益藤蔓,藤蔓上每一片枝葉或許都牽連著某個勢力,一旦跟這些既得利益集團衝突上,害怕當然不至於,但各種麻煩肯定不斷,這不是孔晟想要看到的。
江寧郡王府門外。
數百江南軍卒鼓譟了半天,無人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