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了六月底,忽然有一封敕書的正副本先後送達鳳陽巡撫衙門、揚州府衙、江都縣衙,立刻在整個江北官場引起了騷動。
之所以說騷動而不是震動,是因為這個任命確實很怪異,怪的大家從來沒有見過先例。
而李大人看著手裡新鮮出爐的任職敕書,目瞪口呆的不知道作何感想。敕書上赫然寫著,任揚州府通判、署理江都縣事李佑兼管府守備司。
他反覆看了幾遍才確認自己沒看錯,是府守備司,而不是自己追求的整飭鹽法使、署理鹽法道之類的官職。
對李大人竟無語凝噎,純粹是驢唇不對馬嘴啊,他想要的是鹽事官職,以便可以大肆插手鹽業,但給他一堆大頭兵幹什麼?不會是寫敕書的人喝多了罷?
承直郎、揚州府通判、署理江都縣事、兼管府守備司,在小小的江都縣地面上既撫軍又治民,這官位也太空前絕後的奇葩了,絕對國朝三百年的獨一份!
不過好像李大人自從做官以來,從十六個字的副巡檢到分票中書加三官,再到現在最新任命,大部分官職都奇特到在史書上提起時必須加旁註…不然後人肯定要雲山霧罩。
莊師爺對著敕書嘖嘖有聲,東主真乃神人也,連這種既扭曲而又象徵意義濃厚的官職都可以搞到手,他真是沒有投靠錯東主!
說起府守備司,要從國朝有以文抑武、以文統武的傳統說起。不過甲申之變後,軍制有變化,多了職業化的禁直軍,分軍駐紮京師和天下要衝,受天子直接掌握指揮,與地方沒有什麼關聯往來。
在內地,原有的衛所功能漸漸衰退,與一般農戶無二,但仍要輪番服兵役,充當地方守備武裝。大略體系是巡撫或總督、兵備道、府守備司三級垂直管轄,具體各地皆有不同,但原有的指揮使司體系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這三級中,巡撫總督和兵備道都是文官,只有府守備司是武官,為了保證每一級都有文官統軍,所以府守備司按照慣例要接受知府節制和調遣,但並沒有明確在官職名稱上。
但現在朝廷卻搞了這麼一個開創先例的任命,竟然明確李大人管府守備司,成為揚州府守備司名正言順的上級和指揮官。
對國朝官場不瞭解的,可能看不明白特異在何處。那麼就請將李大人這套新官職放大百十倍再看,與封疆大吏巡撫還有什麼區別?
國朝巡撫有好幾類別,照例都加右副(僉)都御使銜頭,表示欽差體制。
其中最常見是按省設立的巡撫,慣用官職名稱套路有三種,一是如浙江巡撫,全稱是提督軍務巡撫浙江地方;二是如陝西巡撫,因為上面有總督,所以全稱是巡撫陝西地方贊理軍務;三是如廣西巡撫,全稱僅僅是巡撫廣西地方,不加軍務差遣,不能稱為軍門或者撫軍。
至於南直隸的鳳陽巡撫與邊疆巡撫、贛南巡撫一樣,算是比較特殊的,既因地也因事而設。
如果說一般巡撫職權特點是撫治地方、考察官吏、提督軍務,也就是治吏、治民、治軍三者齊備,是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上官。那麼在江都縣這方圓百八十里內,李大人得了新任命後也勉強算是三者齊備了。
若照巡撫葫蘆畫瓢,用滑稽的說法,也可以將李大人戲稱為提督本府軍務巡撫江都縣地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揚州府通判、署理江都縣事、兼管府守備司就好像是設在江都縣的微型迷你小巡撫一般…
總而言之,從表面上似乎也就是給李大人增加點職權,讓他順帶管管地方軍隊,但實際意義很特殊,很意味深長,很令人深思。在國朝,既治民又撫軍的官員,真就那麼二十幾位總督巡撫的。
凡是官場上聽到這樁敕命的,除了聳動騷動驚奇之外,無不泛出幾許疑問。這年頭言官猖獗,正常情況下大學士和吏部敢弄出這麼個官職,只怕要被罵的狗血淋頭,李別駕為何能得天獨厚?
再細細思量,這事只能是宮裡乾的,莫非李大人的聖眷如此之深?他不是剛被太后貶黜的麼?
高宗以後,根據遺詔天子尤重軍權。凡涉及到軍務變動,沒有皇帝點頭是不可能的,哪怕景和天子沒有親政,涉及到軍務大事和武官任命,也要從他手裡走一遍過場。
想到這裡,李佑感到真相呼之欲出,如果不是歸德千歲乾的好事,他就敢將這張敕書吃了!忍不住唏噓感慨道,女人的心思真難猜,孕婦的心思更奇怪。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雖然沒撈到鹽事官職很遺憾,但手底下有武力,也並非一無是處嘛,合理的使用起來,威力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