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電影裡面,安德烈。柯里昂更加的得心應手,更加的遊刃有餘,他就如同一個鐵匠,找到了一塊絕好的鐵料,然後用盡自己的心血去鍛打一把代表自己最佳水平的長劍,而這把長劍,的確見血封喉!”
“我覺得我活在好萊塢。真的是一件特別幸福地事情。能和這樣地偉大導演生活在一個時代,更是我的榮欣。”
卓別林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對我大加讚賞。
和他一同接受採訪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則要明顯低調了許多。
“我最關心的,是《最後一個東北軍》中人物心理的變化,當然了,這可能和我本人的興趣有關。其實在好萊塢,在這一領域的能夠讓我覺得敬佩的人真的不多,但是柯里昂先生在這部電影中對於人物心理地挖掘十分的到位,我們可以看到。整部電影裡面,人物並不是單一的,不管是士兵還是將軍,他們的心中對於生命還都是看重的,但是當生命和一種對自由的想往,和保家衛國聯絡到一起地時候。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這樣的一個轉變,在電影中,是透過一個個過程來實現的,尤其是那個叫袁木的人身上。體現得最為徹底!”
“柯里昂先生是個出色地雕刻家。他手中的攝影機,如同一把雕刻刀一樣,把一件巨大的雕刻地任何一個細小的地方都雕刻得完美無瑕。他的電影,你總體上來看往往是氣勢恢宏的,但是如果你拿來了放大鏡仔細觀看,就發現原來在任何一個細節部分,都是那麼的精緻!”
“我覺得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會再次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劃時代的作品,尤其是對於戰爭電影的影響!我覺得今後一兩年,因為這部電影,現代戰爭題材的電影恐怕又要火起來了。”
《最後一個東北軍》不僅僅在好萊塢引發了巨大地反響。也在其他領域比如藝術、文學等各個領域產生了影響。
而隨著在美國和歐洲地同步放映。對於國際政治,尤其是對於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像。也起到了巨大地作用。
這部電影,在電影院裡面持續播放,觀眾如潮!
有的電影院不得不提前好幾天售票,而且二十四小時不斷連續放映,往往上一場的觀眾看完了,還沒有退場,下一場的觀眾就湧了進來。如此火爆的場面,在好萊塢是很少見的。
當《最後一個東北軍》在美國的首映式結束了之後,我就終於可以輕鬆了。
一連幾個月的辛苦勞作,已經讓我有些精疲力盡了,在其後的一段時間,我只是呆在家裡帶著孩子們,陪著家人,偶爾去去公司,監督一下那些傢伙拍攝電影。
這樣的日子,過得極為的輕鬆。
而這段時間,我也陸陸續續接到了有關中國的訊息。
在國聯上,以美國代表為首的各個國家的使節,召開例會,專門商談中國和日本的這次戰爭,在例會之前,還特意放映了《最後一個東北軍》。在例會上面,各個國家的使節強烈譴責日本發動的這場預謀已久的侵略戰爭,要求日本必須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而日本代表在國際的重大壓力之下,不得不做出向本國內閣通報的要求。
11月底,日本內閣做出了要求關東軍以及20師團等撤出瀋陽的要求,並且派遣了日本代表和中方談判。
而國民政府和張學良也接受了談判,這場談判最後出來的一個折中的結果,那就是:日軍撤出瀋陽,把這個城市交給東北軍,但是遼東地區依然落在日軍手裡面。此外,熙洽在吉林省大部成立的那個所謂的自治政權這一次也參與到了談判中了。見政府變得強硬起來,日軍同時開始了退縮熙洽也知道形勢不妙,所以他做出了這樣的一個決定,那就是,吉林的這個政權接受國民政府的領導,但是不接受東北軍的領導,和東北軍處於平行地位。
對於熙洽的這個要求,國民政府是贊同的。首先,想消滅熙洽是不容易的,一來他手裡面有大量的軍隊,二來他有日本人給他撐腰,其次對於國民政府而言,吉林省是張學良領導也好,是熙洽領導也好,沒有什麼區別,只要他接受國民政府的領導,那就行了。而且如果熙洽真的這樣做了。還可以大大削減東北軍的力量,國民政府何樂而不為。
於是乎,在十一月底,雙方簽署了和談條件,東北的形勢在經過激烈的戰爭之後,出現了穩定的態勢。
形式上看,東北三省除了遼東被日本佔據之外(實際上,在戰爭之前,遼東就已經是日軍地勢力範圍了),依然處於中國地領導之下。對於張學良來說,東北軍透過這一次戰爭損失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