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5部分

趕緊拿起報紙,果然上面鋪天蓋地全是關於《最後一個東北軍》地報道。

確切地說,這些報道、評論,和美國對於電影的報道、評論很不一樣。

或許因為文化的不同,美國對於電影的報道和評論,大多從文化和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分析,有的時候雖然也會牽扯到一些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這種情況是很少的。但是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人一向要求文以載道,所以對於任何一種事情來,都會提高深度,而這一次,對待《最後一個東北軍》》的評論就顯然屬於此類。

《申報》這個中國一等一地大報,幾乎一半地內容都在報道昨晚的首映式,頭版頭條地新聞標題是:《最後一個東北軍》昨晚首映,蔣主席誓言中國人不是孬種。

接下來,文章裡面的具體內容就的的確確是關乎政治地了:“《最後的一個東北軍》,氣勢恢弘,悲壯無比,全面展現瀋陽事變的全過程。尤其是我東北將士抗日之死鬥,天地為之變色!昨晚地首映式,南京城陷入淚雨之中!蔣主席在首映時候。發表演說,稱中國人不是孬種,守土之責,不可推卸。此等宣揚,是不是意味著東北一直以來不抵抗的局面將改變呢?倘若如此,實乃我國之大幸,我民之大幸也!”

接下來,《申報》用大量的內容報道了首映式的細節,更是全文刊登了對我的採訪。

接著有跟著幾個評論,這些評論一看就是他們的評論員寫的。寫的最多的是從政治的角度入手分析這部電影將會對今後地東北局勢有什麼影響,而對於電影本身,卻說得很少。

《大公報》和《申報》相比,雖然報道也使偏向與政治化,但是對於電影本身也說了一點東西。

“《最後一個東北軍》最與眾不同的地方,顯然裡面的電影主體是真實的史料一樣的現場紀錄,那裡面的很多畫面,都是柯里昂先生和他的夥伴們冒著生命危險上火線拍攝下來的,此等之精神,讓人欽佩。而我們,也有了機會看到那些英雄們,看到他們是那麼的壯懷激烈!”

“這部電影,結結實實刺痛了所有中國人的神經。尤其是那些麻木不仁地人!振聾發聵之程度,創下了一個紀錄。”

《大公報》的報道雖然有些筆墨集中到了《最後一個東北軍》的身上。但是並沒有說得太多。

而其他的報紙也都在大篇幅地討論東北局勢,隨著這部電影地放映,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史無前例的抗日高潮,可以說,《最後一個東北軍》成為了一個導火索,裡面地紀錄的那些悲壯了鏡頭,幾乎感動了每一箇中國人,他們懷著一顆悲憤的心,開始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是地動山搖了。

而在這些報紙當中。也是有些文章集中討論《最後一個東北軍》在藝術上面的成就的,其中。夏衍就寫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這樣寫道。

“我是一個編劇,我最關心的自然是電影的故事怎麼講,對於電影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我是這部電影地編劇,我要想拍攝這樣地一部電影的話,很大程度上,我將無所適從,因為這部電影所要放映地東西,實在是太壯闊了。”

“戰爭、人性、藝術,這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三個方面,任何一個方面,哪怕是單獨拍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就更不用說三者融為一體了。有宏大的戰爭,毫無疑問,戰爭應該是主體,但是如果這部電影中只有單純的戰爭的話,那充其量就是一步戰爭片,或者是是一個軍事紀錄片,光有戰爭是不行的,還要有一些精神上的東西,在此基礎上,還要涉及藝術!”

“這樣的要求對於任何的編劇來說,都是十分困難的,基本上如果做到了這三者的完美統一,那無疑可以成為大師。”

“但是我們看到柯里昂先生把這部電影設計得渾然一體,極為成功。他以戰爭為主線,反應的是東北軍和日軍之間的殊死搏鬥,這些搏鬥,以東北軍為主體,每一個鏡頭都選取得遷到好處,悲壯感人,可以說,這些鏡頭裡面,幾乎都包含著一種精神,誓死不屈的民族精神,這些鏡頭組合在一起,加上日軍的襯托,一下子就把戰爭的大戲推到了一個高度。而在戰爭的戲裡面,柯里昂先生並沒有一律拍攝那種炮火連天兩軍交戰的情景,他拍得很是豐富,有高階軍官之間的爭吵、戰鬥,也有普通士兵的,有個體,也有群體,裡面的很多鏡頭,很多細節,閃閃發光,比如那些面對著鏡頭說話卻在幾分鐘之後集體殉國的警察,比如米行裡面那個死了之後依然面向日軍陣地計程車兵,比如十五歲的楊石頭,等等等等,這些鏡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