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得有點格格不入。葉鴻書倒不是沒經歷過這種交通方式,只不過很少,基本都是跟著以前學校安排暑期寫生的時候才會接觸。柳澤看了一圈這些摩托司機,沒發現一個熟面孔。他帶著葉鴻書隨便上了一輛,對司機說道:“去柳三村。”司機應了一聲,摩托開得像飛機一樣,呼啦一下衝出了等待的隊伍。葉鴻書看著周圍,發覺周圍雖然四處都是高山,人煙稀少建築也很稀疏,但路況卻相當的不錯。“這兒是有什麼規劃嗎,都修了水泥路。”葉鴻書擔心風把他的話吹散,於是湊在柳澤耳朵邊上問道。柳澤往旁邊躲了躲:“沒有。”葉鴻書聽到這個回答,看著前方山坳裡流淌下來的清澈河流,似乎察覺到了什麼,隨著飛馳的摩托車左右四顧,半晌,在繞過了一座山,貼近了那條河而展露出了後方幾座山峰時,露出了恍然的神情。“師兄,這個不是你畢設的那……”葉鴻書說到一半,停住了。他大概猜到了為什麼柳澤對他那個畢設那麼執著了。平心而論,這裡山清水秀空氣上佳,還修了路,的確是個非常適合開發成度假村的地方。可惜並沒有什麼能當成噱頭的特色。國內有這種環境的鄉村其實有很多,沒有特色的話,是不會有開放商看中這裡的。葉鴻書的目光在前方柳澤後腦勺上晃了一圈,想說點什麼,又覺得說什麼都不大合適。摩托司機把他們送到的村口,兩人下了車,給了十塊錢,目送著司機又跟開飛機一樣呼啦一下衝了回去,消失在視野裡。柳澤從兜裡掏出個兩個驅蟲木癢癢撓的小掛件,一個給自己,一個遞給了葉鴻書:“山裡蚊蟲多,你帶著這個,不招蟲子。”葉鴻書乖乖收下了,跟在柳澤背後,環視四周,看到了村頭路口處有一塊碑。葉鴻書在路過的時候掃了一眼,一眼就看到了“柳澤”兩個字。他愣了愣,停下了腳步,看到了這塊碑上其他的字。這是塊感謝碑,對出資修路的人的感謝碑,落款是鄉委會,捐贈人是柳澤,捐贈金額是五十八萬,路長兩公里帶點零頭。這個造價和路長有點不成比例,葉鴻書條件反射的看了一眼腳底下的水泥路,路面並不寬敞,目測也就35米寬,兩車並行都做不到。柳澤往前走了幾步,看到葉鴻書沒跟上來,轉過頭看他,也順著他的視線看到了那塊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