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隱居鄉野,陶冶性情,當年那種於平淡之間,隱露鋒芒的性子已經磨礪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卻是一番雲淡風輕,本來他自覺年紀已老,不願再捲入這波雲詭異的朝廷紛爭當中去的,但當年涉事太深,能全身而退已屬邀天之幸,但只要那位皇帝在位一天,他便得任憑差遣,不然這次進京也不會帶著許多家眷來表明心跡了。
但臨來之前便已經想好了的,他們皇家隱秘之事要盡少摻和,不然誰知道現在這位王爺是個什麼性子?他可萬萬不願作那卸磨了磨的驢兒地,不過來到這裡之後,卻是得了個教書的差事,這差事好啊,悠閒之餘,還能讀讀書,調教一下自己的孫子,最主要的卻是能少動些心思,當真是皆大歡喜。
眼前這個小王爺到是機靈的很,很對他地心思,不過另外一個嘛,卻要觀察些時日才能見得他的為人的,這般年紀的少年,怎地性子冷成這樣?來歷還簡單明瞭,到也真算的上是異數了。
趙石這時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挨著李全壽跪了下來,這拜師之禮算是很簡單了,本來小王爺有了老師,這拜師的禮節也很是繁瑣的,不過這位陳夫子不願張揚,也就這麼算了。
其實這個時代的老師有很多種,一種便是以教書為生的教書先生了,這些先生一般都是自己開個學堂,教授的都是童子,便像是開了個公共課堂,誰來聽只要付錢或是送些物什都行的,這樣地老師在學生心目之中自然地位便也低了些。
還有就是科考的主官,得中計程車子見到都要稱呼一聲座師的,這種老師學生的產生更像是官場之上拉攏關係的手段了,算不得真正的師生。
再有一個便是一些有名望的飽學之士收地門生了,便像是孔子身邊有七十二門徒,這些門生便是要傳承老師衣缽地,所以在選擇上便也要嚴格許多,身份尊貴的,天資聰穎地,或是已經有了一定成就的,總歸不能讓這學生砸了自己招牌才是,有時候,這種師生關係是要比親生父子還要親近許多的,所以有門生獲罪,老師也受到牽連,便是緣於如此了。
拜師之禮一成,李全壽和趙石兩個便也成了這位陳夫子的門生,李全壽還是那副笑模樣,但趙石心中卻是有些怪異,這和前世時上學可是大不相同,那時老師學生,一個教書,一個學習,關係卻並不怎親近,估計許多年後,能想到當初是教自己的老師是什麼名字都困難的,見面估計都認不出來。
但如今這個氣氛一經營造,立時讓人感覺雙方的關係親近了許多,老人的笑容也是越加的溫和了起來,“你們一個是小王爺,一個將來估計是要當將軍的人……”
說到這裡,老人自己也是不自主的笑了起來,心道,自己一生自負才學,覺得便是自己的弟子也應能出個驚才絕豔的才對,不想臨到老來,卻收了這麼兩個古怪學生,一個是身份尊貴的小王爺,這也就罷了,另一個卻是個當兵的,教導這人卻要費上一番心思的,聖人之道在於仁恕,在於以德服人,若是一個將軍講什麼仁德,寬恕之道,教出來的怕不是個廢物將軍也差不多了,今後看樣子當以兵家詭道為主,聖人之學為輔才行。
“好了,你們兩個都起來吧,我這裡沒那麼多的規矩,但有一點,我這裡有三不教,一心向學者不教,教出來的都是書呆子,那可就壞了我的名聲了,聞一知十者不教,俗話說的好,聰明反被聰明誤,有這聰明勁的人少有能活的長的,我教出他來,難道就是為了讓別人砍頭的嗎?所以不教。
還有一不教,也是最重要的,無國無家者不教,國者,眾民之所聚,家者,人心之所安,家安則國興,國盛則家旺,家國本為一體,其間出入者,少數人爾,不足道栽,我之弟子,將來都是有用之人,若是無國無家之輩,徒生亂爾,將來必是誤人誤己,所以不教,你們心中可有家國否?”
說完這一番話,眼睛乍然睜開,目光只在趙石臉上打晃,顯見這一番話卻是獨對趙石說的……^…^^…^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先生(五)
這三不教的規矩卻是有些古怪,李全壽聽了差點沒樂出來,哦,一心向學者不教,聞一知十者不教,聽起來到真是好像為他量身準備的一樣,別的先生唯恐自己的學生不好學,不聰慧,這位老先生到好,即不要聰明的,也不要好學的,難道他專門教人吃喝玩樂嗎?這個老頭兒到是有趣的很。
李全壽孩童心性,趙石可已經是兩世為人的人了,想的卻是最後一條,咀嚼了一下其中的意思,心中卻是不以為然,家國家國,從古到今已經掛在嘴上上千年了,但真正做到一心為國的能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