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1部分

河洛四戰之地,上百年的大家族,並不算多,而洛陽王氏,就是其中之一。

乃當年後周名臣王慶章的後人,族中人才輩出。

雖多數不得在河洛為官,但洛陽王氏還是成為河洛,乃至後周的官宦名門之一。

王氏最盛時,洛陽左近田土,十之五六,皆出王氏,民間更流傳有洛陽王的稱呼。

契丹強盛,遼人數次南下,王氏更乃河洛間抗遼之中流砥柱。

等到金人強大起來,滅遼而代之,王氏終於沒落了下來。

還是那句老話,內鬥被外敵更可怕,王氏的沒落,主因便是來自於朝廷的猜忌,以及王氏在朝中的失勢。

後來,王氏主枝遷居兩淮,洛陽王氏在河洛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不過就算如此,留下來的王氏一族子弟,還是不能小覷,一直盤踞於洛陽內外,聲勢雖不如往昔,但依舊是洛陽左近一等一的大族。

說話的這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兒,雖非現在洛陽王氏的主事之人,但卻是王氏族中說話最有分量的人物。

實際上,與會者,以此居多,並不稀奇。

而這位老者,也曾為官一任,而且頗有官望,如今王氏家主,也正是此老的兒子。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家族,一代代傳承下來,最終成為龐然大物,在盛衰之間,搖擺不定,同時也和統治王朝,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無論是在河洛,還是其他一些地方,都有著這樣的家族存在。

他們同樣在戰亂中沉沉浮浮,而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比一個王朝,更有生命力,也許王朝或有興亡,而他們的子孫傳承,卻從未斷絕。

靠的是什麼?不是詩書學識,也非錚錚鐵骨,他們靠的就是這樣一群人,見風使舵,擇利而生,這才是他們的根本,也正是他們的真正面目。

胡烈滿意的微微一笑,雙簧這種東西,可不是後世所獨有,他並非空手前來,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的。

老頭微微垂首,一直做著恭順狀,心中卻滿是得意,因為此番過後,洛陽王氏,還將是洛陽王氏,其餘……蠢材,不明大勢,盡皆迂腐冥頑之輩,死活已皆繫於人手,還不自知,活在這個世上,真真老天爺的一番好意……

就是不知道,王家的這番高瞻遠矚,會換回什麼來,想到這個,老頭兒微微瞟著坐於上首的這位年輕都尉,心裡還有點沒底。

他如今心裡最遺憾的地方,其實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

為什麼欽差大人沒來,來的卻是這麼個毛頭小子呢?

這個年輕的大人,能在欽差大人面前,有多少分量?他答應下來的事情,能不能作準?

還有,欽差大人畢竟只是欽差大人,不會在河洛久留,最近又有傳聞,欽差大人與張大將軍不合。

如果欽差大人一走,會不會受到此連累,洛陽王氏成了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呢?

老頭兒得意之後,卻也有著糾結。

心中也在暗歎,之前數載光陰,空空而過,自家這裡……還是少了幾分膽魄啊,不然的話,如今大秦朝堂之上,應該有一二王氏子弟立足才是,那樣一來,如今也不會對大秦朝中之事幾乎一無所知了。

像晉國公和張大將軍的恩怨,也會把握的更清晰才對。

而非像現在這般,猛的一頭扎進了欽差大人懷裡,卻還不知道,欽差大人還回來的是骨頭還是肉湯,甚或是棍棒呢?

不過,今時今日,也容不得王家再遲疑了。

在河洛人心動盪的今日,那位一到河洛,還是開了殺戒,人頭滾滾而下,以其為官多年的眼光而論,他覺得,秦人已經失去了最後的耐心。

很可能,秦人朝廷已經對主持河洛的張大將軍有了不滿。

如果是那樣的話,像王氏這樣的河洛望族,好日子也就到頭兒了,不管之後誰來主政河洛,都不會再手軟。

如果現在不做點什麼,王家也許就是首當其衝,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塊。

不得不說,不論其他,只說這種眼光,鄉間之百姓,又如何能比得了,這也正是像王氏這樣的大族,延續至今的基礎。

不過,說實話,有眼光的不只他一位,在座人等,大多都可以用一句老奸巨猾來形容,王氏這裡,也不過是先走了一步罷了。

不過世事就是如此,有眼光而無膽量,那叫優柔寡斷,有膽量而無眼光,那叫莽撞。

只有二者兼具,才能領先旁人一步。

一步先,